好,你好,这一讲呢我们讲庄子的"吊诡之辞" 吊诡之辞。
这个 庄周,庄子又叫庄周
道家始祖,中国先秦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我觉得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
现存有《庄子》一书 一般认为,其中的内七篇反映的是庄子本人的思想
外五篇和杂十一篇呢疑为庄周后学所作
因为有一些篇呢就谈庄周这个人怎么样 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庄周写庄周怎么样怎么样怎么样
还对庄周做一些评论,当然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吧
好,你看啊,这个 《庄子·天下篇》里面,就有这样一段,就谈庄周的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悠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不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
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
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环玮
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
上与造物者游, 而下与外死生、 无始,终始者为友
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 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 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这段话呢,这个我一句一句解释也太这个 我还是读我的悖论研究里面的对这段话的
这个,在参考他人的著作的基础上而写的
对这段话的翻译吧
好,这段话呢,把它翻成白话文呢
这段文字是说,庄子以悠远的论述
广大的言论,没有限制的言辞 常放任而不拘制,不持一端之见
认为天下沈浊,不能讲严重的话 用无心之言来推演,引用重言使人觉得真实
运用寓言来推广道理,独自和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
不惧世俗,和世俗相处,不惧是非 和世俗相处,他的书虽奇特
却婉转叙说,无伤道理,他的言辞,虽变化多端
却特异可观,他内心之情饱满
而无直接的流露,上与造物者同游 下与外生死,始终
外生死,无始终分别的人做朋友。
他以德为本 其精神领域宏大而开阔,深远而广阔
他以天为宗,其精神境界 可谓和谐其适[iii],而上达于最高点
虽然这样,他只顺应自然变化,而解脱于物的束缚
他的道理是不穷尽的,来去绵延不断 芒昧深远,没有穷尽
这段话翻成白话文就是这个意思
好,那呢,我想指出呢 庄子哲学的以下特点。
实际上 也就是我个人理解庄子哲学的一个大致框架
一个大致框架,在我 的思想中,根据我的理解
庄子哲学是什么样子的。
第一个特点 庄子的作品想像呢瑰伟奇丽
文字汪洋恣肆,思想恢诡奇谲
境界高远,意象博大 蔚为大观。
你看啊,蔚为大观 请看《逍遥游》,你看啊
看多大的气象,气魄和气象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多么宏大的气象和气魄啊 气魄啊。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未知,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所以呢 境盖,境界高远,意象博大 蔚为大观。
好,我觉得啊 我觉得理解庄子哲学的关键是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简单地说,天地一体,物我齐一,物我齐一 这个一就是什么呢?就是他所谓的道
道,既是万物的起源,也是万物的归宿 既在万物之上之外,又在万物之内之中
道既无边无涯,又无所不在 道是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道理
天地万物则只是道的流转、 变化、 寄居、
暂存之所 一切都源自于道,归之于道
所以呢,我们只是道的寄居 临时寄居,不是我们临时寄居在道,而是道
临时寄居于我们,或者你这两个说法都对吧 那你看了啊,他这样谈的道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
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再我们来看他怎么谈道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恶乎在?在哪?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 何其愈下邪?在瓦甓。
何其愈甚邪?在屎溺 东郭子不应。
庄子曰 汝唯莫必,无乎逃物。
至道若是 大言亦然。
周、 遍、 咸三者 异名而同实,其指一也。
这就是道 道的特点就是什么?周、 遍、
咸,万物里面 都有道,万物里面都有道。
瓦甓、 屎溺 里面也有道,周、 遍、
咸 三者同名而一事,其指一也,那个一就是道
道的特点就是周、 遍、 咸,无处不在
无处不在。
那呢 这是天地一体,万物齐一,这是理解
庄子哲学的关键。
好 第三点,只有"道"是真宰、 绝对、
永恒 其他的一切,如物我、 是非、 生死、
祸福、 寿夭 贫富、 名利、 贵贱、 存亡、
大小等等 都是相对的,都是暂时的
都是偶然的,都是偶然的。
好 理解了这样 几点,啊,天地一体,物我齐一
呃,道无所不在,呃 只有"道"是真宰、 绝对、
永恒,其他都是相对的 把握了这个关键点,好,那以下这些寓言呢,就很好理解了
嗯,王倪答难,"啮缺问乎王倪曰:
"子知物之所同是乎?",你知道物之间的相同所在吗?
庄子,王倪曰了:"吾 恶乎知也!",我怎么知道
"子知子所不知邪?" 你知道你所,你知道哪些东西你不知道吗?
曰:"我恶乎之也!'',"然则物无知邪?" 曰:"我恶乎知也!"
虽然,你这个追问个没完,那我就跟你解释解释吧 尝试解释一下:"庸讵知
吾所谓知之非知,之非不知邪? 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
且吾尝试,呃,对,你难道知道 你难道那么清楚地知道我所谓的知不是不知吗?
我所谓的不知不是知吗? 啊?这个呢,知或不知
之间有那么清晰的界限吗?有,界限在哪里?界限怎么划?
好,好,"且吾尝试问乎女",我问你 "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
木处则惴栗恂惧,猨猴然乎哉? 三者孰知正处?",我们人
睡到阴湿潮冷的地方 那就会腰腿痛,就会得风湿病
泥鳅它会得风湿病吗?我们爬到高处
树的高处,爬到高处,我们就害怕
呃,"惴栗恂惧",猨猴害怕吗?那
哪个地方是我们应该真正待的地方
用谁的视角?人的视角?泥鳅的视角? 猨猴的视角?取哪个视角是真的视角?
好,那刚住了,处,现在说食
"民食刍豢,麋鹿食荐, 蝍蛆甘带,呃
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 人们,人喜欢吃这个这个这个肉食
呃,麋鹿呢吃草,那个 乌鸦老鹰喜欢吃鼠等等
那哪个味道呢是真正的周正的味道
哪个就是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
这是最好的味道?也就是说以谁为标准? 人?麋鹿?蝍蛆?鸱鸦?
啊,以谁的口味为正味? "猨猵狙以为雌,麋与鹿交
鳅与鱼游,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 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呃,这下面谈到性,那不同的
它们有不同的偏好,我们人认为毛嫱丽姬是人最美的
呃,女子,但"鱼见之深入,鸟见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是最美色
真正的美色以谁为标准?所以没有标准
有不同的标准 不同的标准相互是平传的,不同的标准都是相互是平传的
所以没有一个合理的独特的标准 所以,"自我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
吾恶能,吾恶能知其辩!",辨别不清楚
辨别不清楚,因为呢,这个世界上呢 有无穷多的标准,无穷多的标准
因此呢,产生无穷多不同的判断,我不知道哪个是真正的标准
呃,真正的判断我没法分辨清楚,没法分辨清楚
好,这是,这个呢 你会见到,他这么说呢,你看啊
他因为认为,物我齐一,天地一体嘛,啊
所以呢,宇宙万物它们是平等地位
呃,我有我的标准,所以没有唯一的正确的标准 呃,人在这里边呢,只是万物中的
一个,人的标准并不是一个突出的标准 呃,特殊的标准,它是众多标准中的一个标准
呃,所以呢,那既然有那么多的标准
所以没有标准,没法区分清楚,没法区分清楚
好,这个呢,濠梁之辩,你也会,你理解了这个就行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故不知子矣;子故非鱼,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这是非常有名,濠梁之辩,这个辩啊
实际上是带有两个完全不同世界观的人
在那里呢这个这个对话,呃,对话 庄子呢,这个
天地一体,物我齐一,那,那就是他和鱼之间也没有
绝对的界限,所以呢,他呢,"鯈鱼出游从容 是鱼之乐也。
",他就把他自己投射到鱼身上,既然鱼那样的呢,那大概鱼会很快乐
因为他的哲学允许他这样,而惠子你看啊
惠子呢,那就是把人和物 人和他物划分的绝对,绝对清楚
我与他物之间划分的绝对清楚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我非子,故不知子矣; 子故非鱼,子之不知乐,鱼之乐,全矣。
" 所以这个呢
他的就是,物我之间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呃,物我不同,所以呢你
不能完全地知道那个物,你不是 鱼,你就不能完全地知道鱼,你不能知道鱼的快乐
那庄子,他那里呢 没有这样的界限嘛,天地一体,物我齐一,呃
他随时可以把他自己投射到他物身上,把他物看成自己,把自己看成他物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哲学的交锋
这是两个不,有不同这个这个 思辨境度,哲学境度的人在对话
呃,很好玩的,很好玩的 对,我曾经讲,曾经讲
这个呢,把先前典籍里面所记载的 庄子与惠子,呃
这个呢,两个人发生交往、 争辩等等的,这个全部篇章
集中起来,然后呢认真地研读,然后以文学
笔调写这个庄子与惠子
呃,他们之间的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一些
一些事情吧,应该是很好玩的
这个,但是我没有试,我也许以后会做,他们
是一对诤友,弄在一起吵个没完 争个没完,又是契友,呃,又
相知相惜,相知相惜,等等,这样的对话伙伴呢
是挺好的,有不同的观点,在一起经常吵,吵嘴、 打架、
争论、 争辩 同时相互之间又有某种
iii 有某种,这个这个这个 理解,同情,呃等等等等,在里面
有某种友谊在里面,谁也不能离开谁,呃等等 这个,很好的,这种状态很好。
所以 可以,谁,听众,啊如果你有兴趣 你可以做这件事啊。
呃,尽管我告诉你这个主意 啊即使你把那些,做了同样的事儿
那我去做和你去做的,肯定还是不一样。
因为 它是经过你的脑袋做出来的,它是经过我的脑袋做出来的
也许你比我做的高明,呃但是我现在做不做呢,现在都还不知道
这个,兴趣太广,事情太多,做不过来,嗯 濠梁之辩。
你看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呃,这个啊,就是你延续
"天地一体,物我齐一" 这个思路,就非常好理解。
这里面呢,有某种诗意在里面 呃,庄子游于雕陵之樊,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 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曰:"此何鸟哉! 呃,"翼殷不逝,目大不睹。
" 搴裳躩步,执弹而留之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两类相召也。
" 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这个庄子走到一个栗树园,栗树园
看到,你看啊,看到,这个栗林之中
有一蝉躲在浓荫之下,怡然自得,唱着歌
啊,好,一螳螂,看到了那蝉
慢慢地爬向那个蝉,举着它的两个大爪子,准备
抓那个蝉,准备抓那个蝉,嗯,美餐一顿
那异鸟,异鹊,发现了螳螂 发现了螳螂,螳螂呢,因此呢,它
那异鹊啊,想用它的爪子去抓那个螳螂 来吃。
庄周,异鹊后面有庄周,庄周呢,拿这个弹弓
呃,想射杀那异鹊,呃 射杀那异鹊。
然后,正要射杀的时候 庄周一下明白了,一下想起来了。
你看啊 美荫之下有螳螂,啊,啊有,有
这个这个,美荫之下有
这个,蝉,有蝉,美荫之下有蝉
蝉的背后呢,有螳螂
要抓这个蝉;螳螂的背后有异鹊,又要抓这个螳螂
这个呢,异鹊的后面有庄周,要杀那个异鹊
他一想,那庄周后面有什么呢?也许庄周后面有一个巨大的
什么什么玩意儿,要抓庄周 所以他一想到这里感到害怕,然后把弹弓,把那个什么什么
呃扔掉,就跑了 那看守一园的人啊,栗,栗园的人
那儿呢,以为他偷栗子呢,然后呢
这个这个追着他,啊骂他,追着骂他,在他后面 追着骂他。
啊这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呃,庄周这个呢,射杀异鹊呢
那什么东西在庄周之后呢?啊,庄周之后呢,他害怕
所以,他这个是类推的,类推的
呃,这个类推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他有这样的思想
呃,天地一体,物我齐一 好,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 惠子吊之——啊庄子惠子又在一起了——庄子则方踞箕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
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也。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 然察其本而本,然察其始而本无生
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 今因而,今又变而之死
是相与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 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 自以为不通乎命也,故止也。
" 老婆死了,开始想起来很伤心,但是后来一想
她就是回归于道哇,啊,回归其本嘛
回归其道嘛,回归其自然嘛 那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这个这个,没有什么哭的道理。
所以呢 故止也。
鼓盆而歌。
庄子论厚葬 庄子将死,弟子欲,欲厚葬之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 为连壁,星辰,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
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你看,意向博大,境界高远,意向博大
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
"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
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 你看啊 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唯一的视角嘛 都是标准,都是视角。
为什么你偏 要用这个标准,啊?嗯,好
庄周梦蝶,那就是,前面都讲过了 这个很短,就把它读一下。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啊,究竟是庄周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周
做梦梦庄周,只有庄周这样的人,天地一体,物我齐一
才会有这样的思路,才会有这样的想象 才会有这样的思考。
所以呢 实际上,思路决定方法 境界决定态度。
哦,这个呢 全是这样的,你没有那样的庄子那样的境界呢,你不会这样去想
呃不会这样去想,好多事情呢,也不会这样去做,嗯
辩无胜,呃辩无胜,这个呢 他是说辩无胜呢,我们不读过它了吧,你与我辩论
我们俩谁胜,谁胜谁负,谁对谁错 这件事情呢需要裁判,呃需要裁判
但是呢,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裁判 因为,如果找与你观点相同的人,他既然与你观点相同,不能做裁判
找与我观点相同的人,呃既然与我观点相同,他也不能做裁判
找与你我观点都不同的人,既然与我们都不同
他不能正确地理解我们,也不能做裁判 找与我,你我观点都相同的人
这样的人没有,因为我们俩在争论,啊,我们俩观点不一样
呃这样的人也没有,呃也找不到裁判 所以呢,就找不到裁判。
两人论证 俩道理,辩无胜,辩,为什么辩无胜?辩论胜负对错,要需要裁判
啊,而找不到公正的裁判,所以辩无胜 这就他的论证,呃他的论证。
这个论证呢 对不对留给你去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