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部分呢我们跟各位谈一下如何解放自己的学习。
这个部分内容呢是摘自人本教育杂志中史英教授跟学生谈的话。
所以这段是在讲说从德国教育哲学家Popper的一段话开始,
他是说知识的形成基本上具有两个因素,猜想与反驳,而不是起源于经验。
如果各位对教育哲学有些基本的理解的话呢,早期的从培根开始的
教育哲学家都认为我们要形成知识是由经验来的。
人本来像张白纸一样,所有知识都来自于经验。
譬如说你教小孩不要玩火,怎么样让他记得这件事情呢?就是让小孩被烫一下,哦他就知道火- 是危险的。
如果从猜想跟反驳来谈,当小孩问说为什么火会烫的时候,这个时候知识才开始要形成。
小孩可能会猜,这个火里有个火神,火会咬人
等等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呢基本上跟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想象是一样的。
古代的文化常常是人类对我们身处世界第一层的猜想,虽然猜想常常是荒谬的。
就拿希腊最著名的先哲之一亚里斯多德来说,
他曾经说东西为什么往下掉呢?是因为大地是万物之母。
万物都想回到母亲的怀抱,那为什么会越掉越快呢?
这是因为越靠近母亲的怀抱就越急切,你从逻辑上来想,
基本上你没办法推翻他的这个想法,古代 希腊先贤的很多见解都在逻辑上是非常非常完整的。
是要靠后代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这个想法上面可能需要修改,
才会更正。但是这里要强调一个点是,所谓的知识这件
事情,往往是从猜想开始,就像亚里斯多德在做的事情,他猜东西往下掉 的原因不是因为重力,而是因为大地是万物之母。
虽然这些猜想往往是错误的,但是你如果不猜,知识没有前进的可能性。
回到各位在学习的时候来谈,如果你今天遇到一个
题目,发现这里不会,哎呀你应该要非常高兴,因为这时候你才有机会猜,
如果你一看就知道是你已经学过的东西,或是你的学习里面 就给你很多很多的题目练习,让你遇到什么题目都不怕,
这反而压制了你猜想的机会。所以如果看到一个新的题目不会,千万不要怕,
第一步就是先用蒙的,就是你去猜它答案到底是什么。
绝对不能先从想追求答案开始, 要先给自己瞎蒙的空间。第二步,
就是要疼爱自己的猜想,作为一个猜想最大的期待就是被反驳。
在猜想跟反驳的过程里面呢,你才会得到学习跟成长。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时代这么忙,不管是老师也好学生也好大家都这么忙,
哪有时间慢慢想呢?那就是各位在学习上的选择的问题, 看你是选择要追求程度,还是要追求成绩,
程度是长久的,成绩是短暂的, 只有猜想跟反驳这样子建构知识的过程才会让你愉快,
才有办法让你的学习被解放,这个也才能真的让你 得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学习上的成长。
所以这边就跟各位分享一本书是史英写的, 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史英对于教育上的著作有相当多本,
那这本书是非常针对教育上来谈说他的一些
概念,刚刚谈的那一段猜想跟反驳的内容在这里面也可以找到。
还有很多别的想法,看看他的想法, 想想现在你自己在做的教育,想想看之间的反差,
还有有没有什么可能性让我们在教别人的时候可以做得更好。
我想跟各位说明一个事情是不论你愿意或不愿意,
将来你一定都会扮演老师的角色,为什么呢?如果你把老师上课的这个环节
想成这就是一个跟人沟通, 把你自己的概念传达给其他人的一个机会的话,
那么你将来一定会需要用到如何把你的概念传达给其他人 这样一个情况。不管是在工作中或是家庭中或是跟朋友相处,
你常常都需要做这样的事情。而这个把概念 传达给其他人的动作基本上就是教,接收概念、
理解别人的想法,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学。
所以在教跟学这个环节里面,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基本上都在发生。
所以你一定会有机会扮演老师的角色, 这个时候对于教跟学,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
里面有哪些想法可以使得你在教,在传达概念的时候,会更有效更理想,
我建议你可以看看这本书,然后来想一下自己生活的经验 跟在学习上面的经验,如何让自己做一个更好的学习者,
还有以后做一个更好的教学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