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第二呢,是从日常生活当中入手,因为呢,
因为呢,你在向被访问人提问的时候呢, 这个,如果你一开始你问
非常那个那个,这个这个
直接就说很专业化的题目呢,这个时候被访问人他一个是会拘谨,一个是会紧张。
第二呢,它会产生一种非常强烈这种防备心理。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从那个最司空见惯的, 也是最普通的方面来展开,当然这个情况
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对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时候就是说你需要, 需要做些更改,那么我呢,就是先讲是说,
其实有的时候也可以做些更改,这完全是要根据当时的一个场景来决定。
那我记得07年、 08年的时候,我访过一个在 在这个阜成门内这个这个大街
阜成门内大街呢,我访过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呢,当时的那个 男的,男的大概也就是六七十岁的样子,啊,
六七十岁的样子呢就是,我访问到,走近他们,他们是 是住这个平房里面,是一个杂院,杂院里面房子也不大,
不大,但是我进去之后呢,我就看到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呢,是这个这个
黑白的,是一个这样的就是用那个什么,就是我们讲叫 叫那个摇,就是那个那个照相机啊,
就是那个那个照那个集体照的,就是那种 就是这个这个扫描的,就是那种摇,这样一个摇过来,最后呢
摇出这样一张那个,就是这个长的一个照片。
所以我一看这张照片摆在一个非常醒目显著的位置,
所以我过去特意看了一下,一看这张照片不得了, 是什么呢?是毛主席
当时接见击落美制蒋机,
蒋介石的飞机啊,这个有功人员,有功人员,
那个当时前面那一排坐的全部都是国家领导人, 那么所以我想呢,就是说这个人肯定是在这个照片上面,
那么这个时候呢,这个涉及到什么呢?涉及到另外一个方面,是涉及到这个军事常识, 军事常识。
我呢,对军事有点兴趣, 对军事有点兴趣呢,所以呢我就马上去问了他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因为我知道呢,在六十年代呢, 这个这个,中央军委呢,就是这个决定组建
中国的地空导弹部队,就那个时候还没有二炮,就是第二炮兵,
啊,第二炮兵呢大家知道就是中国的导弹部队,但那个时候没有二炮呢,就是那个地空导弹部- 队是归空军管的是,
那个,那么我就知道呢,因为打下这架飞机呢,
打下,因为这个飞机是在哪里呢?是在北京通县, 啊,在通县内打下这个飞机之后,就是这个
然后呢就是中央领导人接见这个击落这个美式蒋机的有功人员,
是吧,那么然后我就问了他一个很专业的问题,我就说,
我说,先生,我说,老先生,我说,你是不是地空导弹二营的?
因为呢,我知道是导弹当时组建两个营,一个是地空导弹一营,一个是地空导弹二营,
然后他一听说我知道地空导弹二营,是吧,
当时我就觉得他马上就脸上开始放光了,就是,啊,
他又觉得就是说,哎呀,就是正好是他的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我居然知道,就是啊。
然后呢,后来呢,我就又说了一条我知道的一个信息,
我说你们的营长是不是叫岳振华,就是,因为地空导弹二营呢,它虽然是个营级的单位,
但是它是叫,我们通常把这个是称之为叫低职高配,
就是也就是说,当时岳振华担任这个地空导弹二营营长的时候,那时候军衔制还没有取消,
没有取消,他是个中校军衔就是正团级,
然后呢去带领这个,去领导这个导弹二营,
是吧,那个所以他一听说我还知道岳振华,他更高兴了就是,是吧。
然后我就跟他讲,哎呀,我就说你们那个地空导弹二营,
当时我说都是这个这个政治审查极其严格啊就是,一定是要找根红苗正,就是啊,
然后呢,这又讲到他那个出身上,他自己觉得很光彩的这一个方面,
啊,就根红苗正,所谓根红苗正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个访谈后来就进行的极其顺利就是。
其实就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们一下子就通过寻找共同点, 就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这是一个方面。
当然了,有的时候,更多时候呢,我们可以从,也可以从那个什么,从那个
生活当中最细微的地方,啊,比如我记得,我那时候在宜宾访问,
记得是02年的时候,啊,访问过一户人家,访问一户人家呢,
我去他们家里面,其实那个房子,房子很简陋, 他们家住的就是那个土坯的房子,但是呢,进去之后呢,
你知道这个老先生啊,就是,啊,他看见我们第一句话是说,
哎呀,他就说,他就紧握着我的手,他就说, 我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就是。
那么其实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这帮人在这个街上啊,就是都是陌生人,
你看到有人家,我们在观察人家,人家在观察我们啊,他一看我们就知道我们是这个学生, 而且肯定不是本地的,是吧,他已经看了我们好几天了,
然后呢,就是说现在我们终于到他家里去访问了。
这个人呢是大概上到小学六年级, 但是呢,他上到小学六年级呢,就是在当地来讲他已经算是那个什么,
已经算是这个这个,他的那个年龄层已经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就是,大多数人都不识字的就是,
所以呢,他在当地啊他就一直觉得他有一种什么呢,后来我就出来就跟学生讲,
我说他一定是有一种这个鹤立鸡群的这种感觉,就是说这个当地的人,跟他们没有共同语言,- 他看见我们来,好不
容易找到我们这样的人就觉得太有共同语言了就是,他就愿意跟我们讲。
就是,同时呢他通过这个办法呢,也可以提升他自己的社会地位,
因为呢,为什么我们去他们家访问了呢,对不对?你看北大来的老师啊,北大来的学生啊,就- 到他们家去访问了,就这个是
就我们走了之后,他在村里面讲一讲这个事情, 他也我觉得他还是蛮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
所以呢, 所以呢这个,这是,也......也是一种场景。
那么还有的时候呢,就是这样,就是去了之后,像,像那个什么就是 像我那次在那个08年,08年时候我在那个
也是在后海,访问一户人家就看那个那个 那个老大爷就85岁了,然后进去之后呢,
进去之后我就看那个老大爷呢,就是首先我就看看他,老大爷正好就九点钟吧早晨
在吃早饭呢,那我首先去看看老大爷吃的是什么就是,
啊,一看呢老大爷吃的是饺子,我一想生活还不错嘛就是,是吧,早上起来吃饺子。
所以呢,一开始的话题呢就是从这样,哎呀就是说你吃早饭了没有啊,就是那个早饭那个 现在日子过得怎么样啊,就是从这样的一个话题开始,啊。
那么这样呢,这是一个比较好 的一个办法,就是这个问题他没法不回答你对不对,他一定要回答。
然后呢,还有一个呢是说,是引向被访人生活史。
生活史就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通常情况下比如说访问老大爷,第一句话就是说,大爷您今年多- 大岁数? 是吧,那么这句话他不能拒绝回答。
然后呢,第二句话是说,问题是你今年上了几年学?
就是以前上过几年学啊?然后呢,什么时候那个参加生产劳动啊,如果在农村的话,啊。
下地挣工分,然后呢,什么时候结婚找对象就是,等等,都是这样的话题,这就是生活史。
而这样的话题呢,他被访人是他没法不回答你的,因为说都是事实嘛,而且他也会
觉得这跟他的那个什么也没什么关系啊,不会触及到他的敏感的一些一些一些题目,
所以这样的就是说我们就慢慢就可以拉近就是跟这个被访人之间的这个这个距离。
但是像刚才我访问那个85岁老头,那个那个那个老大爷,哎呀那个老大爷
进去时候的第一个给我的感觉,老大爷85岁了,
长得细皮嫩肉的就是,脸上没有老年斑的就是, 就是白白的脸就是这个很干净的,
他老伴比他小5岁,戴了副眼镜, 哎呀,我看他们家,因为我来的时候居委会介绍说他们家是五保户啊,
没有孩子的就是,生活都是受居委会照顾的,当时我心里就在想,这个他们出身
啊,一定不是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就是,这是我第一个判断。
啊结果呢,结果这个老大爷非常有意思,老大爷姓韩,
老大爷姓韩呢,就是我们刚刚进去坐,进去坐呢老大爷就 坐好了之后,老大爷突然间就站起来了,
然后呢,他就说,今天北京大学老师和同学到我们家里来访问、 做客, 我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
啊,就讲了这么一番话。
啊,当时我这个反应是,我做了这么多次访问,
像这样的开场白,还从来第一次听到,以后也再也没有过就是,
然后我就判断就是说这个老大爷一定是有问题的。
后来呢,就发现他每一次,他只要回答我们问题他都会站起来。
然后他会说报告,报告就是 这个时候呢,我就觉得他更有问题了就是,
后来呢,我这个判断就是这个老大爷一定是蹲过监狱的就是,
后来事实也证明了,就最后就是说,他开始想蒙我们, 蒙我们蒙了半天,最后我跟他讲说你也别蒙了,我说我知道你有很多坎坷,
我说你就讲出来吧,没关系的就是,然后老大爷开始讲,讲到自己过去的经历。
他果然是这个解放之后被判了15年,是个历史反革命啊,历史反革命的罪, 被判了15年,一直关到64年,从50年开始关到64年。
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一种习惯性的举动啊就是,所以有时候它就是一个常识,
所以呢,这样的一种生活史的一种叙说,它有助于达到我们对于这个被访人行动的一种理解, 具体的表现在这个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