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從第一個問題開始。
那麼開始進入這個 問題之前,我們本於孟子「知人論世」
的宗旨,我們先宏觀 明代的政治與學術的這個一般狀態
我們知道明朝的這個歷史,從 1368
年開始,在政治上第一個大的主流 就是君主獨裁的強化。
洪武 13 年,公元 1380 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莫須有的罪名
誅除左丞相胡惟庸,並且廢除宰相這個職位 從此以後,這個
君主的權利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那麼我們再往前來看呢,這個從
宋太祖趙匡胤,北宋建國以後,那是公元 960
所謂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雲開復見天。
北宋儒者 邵雍的這一首詩,曾經被《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這個作為題詞加以引用
這個北宋建國開啟了一個統一的
新局面,當時宋太祖呢也「杯酒釋兵權」
就是這個邀請當時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諸多
將領啊來喝酒,然後啊要他們啊一一交出兵權
那麼接著採取所謂「強幹弱枝」的政策 加強中央集權,那麼
從宋太祖開始,宰相的權利日趨低落,而
宰相原有的職權分屬「二府」跟「三司」
所謂「二府」就是宰相府跟樞密院,所謂「三司」 就是戶部司、
鹽鐵司、 度支使司 那明太祖廢宰相啊,這是一個這個劃時代的
一個這個歷史事件,那明太祖朱元璋 在位長達三十年
那麼宰相廢除以後呢,朱元璋以尚書來總管 「六部」,原來六部的政務,那就是吏、
戶、 禮、 兵、 刑、 工,另外 設立內閣大學士,但是
這個因為像大明帝國這樣的
大的一個帝國啊,它的各種事物實在是太繁重了 歷史學家的記載說,洪武 17
年,公元 1384 年的 9 月 14
日到 21 日啊,那麼這個
明太祖啊,皇帝所收到的內外各單位 的奏折呈上來呢一共有
1160 件,那麼所講的事情呢 高達
3291 件事情,這在那個
公元 14 世紀,那個時候還沒有使用電腦的這個時代
這對皇帝來講啊實在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那明太祖即位以後
通過有明一代,在政治上一方面是君主獨裁的
強化,另一個方面呢是以嚴刑峻法來對待士大夫。
從 明太祖開始有廷杖這個制度
那就是在宮廷裡面,如果這個皇帝 忽然這個生氣,那麼
有時候就要把那個 大臣啊,在宮廷啊當場按下來,然後
有行刑的這個小官員啊,這個給他施以廷杖
所謂廷杖就是在宮廷里大屁股,摧折士大夫的氣節
那麼有明一代的知識分子跟在他們之前的中古中國
唐代的知識分子是非常不一樣的,那這個風格不一樣 整個生命情調不一樣,整個對政治的態度不一樣
唐朝的知識分子充滿了浪漫的情懷,唐朝的
知識分子的生活與酒以及 女性有密切關係
李白的詩,是不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 酒中仙。
那麼這個唐人的詩啊 常常入詩的就是酒,落魄江湖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 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唐朝的人即使是要打仗也要 喝一杯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這個涼州詞 王翰所作,真是膾炙人口,可以和盤托出
唐代知識分子的浪漫情懷
唐朝的另外一位詩人陳子昂的詩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淚下。
啟示我們中國文化中
很少有孤獨感,中國人的孤獨感只有在被歷史所放逐的時候
在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脈絡裡面,才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
這是唐代知識分子的風格。
那麼 到了宋代以後啊,這個
多數的知識分子都具有嚴肅的使命感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的
總結,說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非常傳神地烘托出
宋代知識分子那種以天下為己任 的新使命感。
那麼到了明代確是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 明代的知識分子對政治啊高度敏感。
到洪武九年 這個葉鉑巨上書給皇帝
那麼有非常這個動人的描述 那麼這個,這個上書呢
我們可以用這樣白話文翻譯,他說現在啊 的知識分子啊,以混跡在民間
默默無聞為最大的福氣,那麼以被政府征召去做官
不去做官為最大的幸福
那麼把屯田工役當做是一定會
這個這個得到的這個罪。
那麼至於說鞭笞 捶楚更是尋常的侮辱。
這實在是,這個在這樣的一個政治背景之下 知識分子啊對政治普遍敏感
孟子這部經典是充滿了活活潑潑的 內在的生命。
孟子不屑為封建 的舊時代唱輓歌
他是與這個人民
手聯手,心連心,高唱人民勝利 進行曲。
所以孟子這一部經典啊,在這個 中國以及在日本
在朝鮮都這個激起千重浪。
以中國為例 這個明太祖朱元璋,這個曾經請這個
儒臣教他讀「孟子」,那麼讀到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
讀到民為貴,社稷次之 君為輕,勃然大怒。
那麼在 他曾經命令大學士劉三吾
審查並且刪削「孟子」書裡面講人民主體性,那麼批判
獨裁的這些言論啊,這個把它刪除掉。
科舉不以趨勢,考試不以命題 那麼劉三吾另外編成「孟子節文」
那麼原版孟子列為禁書。
不過所幸 這個《孟子節文》流傳沒有多久
那麼原版的《孟子》又重見天日。
那我們看 劉三吾所寫的序,他說這個
現在已經天下只有一個皇帝了,現在呢四海已經統一了,那讀書人如果
對於他所不應該講的都講了,他不應該做的都做了 那麼就是學非所學,而用非所用了
可見在明太祖專治的壓力之下,那麼一個
可憐的知識分子劉三吾奉命編《孟子節文》,他在
這個這個二者之間哪,這個曲為彌縫,他的 處境令人同情。
那不僅,《孟子》這部經典不僅在 明朝的中國這個激起統治者的憤怒
我們看到十五到十六世紀 日本皇室講官清原宣賢
きよはら の のぶかた 清原宣賢這個
到宮廷進講《孟子》的時候也 對《孟子》這個書呢眉批四條,這個
政治上高度敏感的這個文字 叫作「御讀禁忌」おとくきんき
那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現在典藏在日本京都大學 清家文庫
せいけぶんこ 裡面的 《永正鈔本宣賢自筆孟子》
那麼裡面呢,這個那是個高度敏感的 地方,就有清原宣賢自筆在
這個上面寫這個這個以下十六個字
那麼皇上不必讀就可以跳過去 那麼這一個原來列為國寶的
這個《宣賢自筆孟子》
那麼現在已經這個上網在京都大學 圖書館的網站就可以下載
那台北的國家圖書館 收藏有明一代的
殿試的考試的這個答題
那麼明朝殿試的這個命題的題目
在幾十年前,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
那麼出自于《孟子》這一本書的呢,一共有四十六題。
但是我們分析這些題目啊 它多半是屬於人的內在修養這種「內聖」範圍的題目
那這個比如說,惠帝建文二年的會試的試題
是考這個「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震之也」 這個題目。
那《孟子》最精彩的屬於「外王」範圍的 就是它這個高舉人民主體性的
這一些這個政治思想啊,統統沒有作為科舉考試的題目
科舉考試這個競爭激烈,是 這個公元
1905 年這個 廢除科舉之前,中國歷代
知識分子通往權力的重要階梯。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 有顧憲成鄉試頭榜,有文天祥殿試狀元榜
我們看到了清朝殿試的答題紙。
考生用工整的、 標準的 蠅頭小楷寫下他們的答案。
那右側呢,則是這個紈绔子弟 可能僱人、
重金僱人在絲質 所做的單衣,就是內衣上面,把十三經全部
用像蒼蠅那麼小的字體把它抄下來,穿在 裡面。
那麼因為考試是一間一間小房間,從外面鎖起來
考生在裡面這個這個脫下了這個單衣就可以大抄 特抄。
那麼這一種考試舞弊的夾衫 在今天普林斯頓大學的葛思德東方圖書館
還這個有收藏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