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音乐 ]
[音乐 ] [音乐
] [音乐
] [音乐
] 各位同学我们现在开始
第二部分的讲课,第二部分给大家讲一下拉马克和达尔文的演化思想。
首先介绍一下拉马克,再介绍 伟人的演化思想的时候,我都会大概介绍一下他们的简历。
一个呢,是你大概知道一下他所处的背景。
还有一个呢就是他所受的家庭啊,教育的背景。
这些其实都是跟他提出这个整个理论是密切相关的。
拉马克出生在一个世袭军人家庭。
所以可以说他是一个草根出身的一个科学家。
他是他们家孩子里面最小的一个, 因为是世袭军人家庭嘛,在他很小的时候,十几岁的时候他就参军了。
参军以后就参加了一个战争,是法德战争。
拉马克这个人还是非常有天赋的一个人啊。
他在战场上也体现出来,他在去打仗的时候,
战争很残酷,他当时那个领班的这个班长啊,或者排长啊,战死了。
他就很主动的把这个领导的这种岗位 给接过来了,他就开始指挥。所以他的上司对他非常赏识,
他的这种所谓的叫提干,就是属于火线提拔的。
但是很遗憾呢,他这个军人的生涯很快就结束了,就是因为一次意外的受伤
就退伍。退伍以后呢,他先是大概到一个银 银行做一个职员,他发现非常不喜欢,那跟人打交道的事他不是太喜欢,
然后他就发现他对这个医学,植物学非常有感觉。
他的其实整个的发展的这个过程,他个人的发展过程得到很多人的帮助。
这是很关键的,就他当时他就拜了一个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个植物学家为师,学习植物
学,我刚才说他是很有天赋的一个人,他学了以后他很快就学进去了。
他不光学学而已,他一下子就写了一本法国植物
志,三卷的。你想这个科班出身的人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一个半路出家的人
就跟一个有名的老师学了以后,十年的时间
他把法国植物志写出来,很快他就得到了布冯的他的赏识。上一讲我们讲的布冯
对吧,在布冯的资助底下他出了这个植物志, 而且布冯给他推荐到法国科学院。
所以你看布冯对人才他是非常的不拘一格的在提携。
后来呢,他就有机会他进了这个院士以后就进了这个圈子了是吧,
他就以法国皇家植物学家的这个身份,到世界各地去出访,
进行标本的采集。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观察到很多植物的变异。
到了一七八八年,他当了这个皇家植物园标本馆的馆长。
这个你看他的这个职务啊,搞植物学
一路非常顺利。其实那个时候的植物园是一个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地方,
他在这个里面呢,他也是一个老师,他要进行讲学的。
一七九零年是法国比较动荡的一年, 法国大革命就在那年发生了,这个国王,王后都被拉去砍头了。
所以皇家植物园呢,就变成了一个国家植物园了。
就再也没有皇家这个说法了, 所以他在的地方就成立了国家自然博物馆。
整个的人员进行大洗牌,所以因为他的 不是科班出身,当时布冯已经去世了,也没有一个强硬的后台了。
所以他还是很受欺负的,他原来做植物做的好好的,现在植物不给他了,
把他分工到一个负责昆虫和软体动物, 他从来没有做过这些,而没有人愿意做这个。
为什么呢?就是很多标本很乱,因为大家都没有整理, 就给了一个不受待见的人,就给了拉马克。
拉马克对这个也没有怨言,说他这个有 天赋呢,就是说他一下子接受了这个任务,他就很认真的去做这件事情。
他从一无所知,一直到最后做的非常专业。
大家都知道无脊椎动物的英文词叫 invertebrate 这个词其实就是拉马克给创造出来。
他研究了很多昆虫啊,软体动物。所以他花了 一段时间写了一本书,你看他学植物以后,他写了植物志。
整理了昆虫化石的标本以后,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
叫动物学哲学。这本书里头他很系统的阐述了他生物演化的思想。
这是本很重要的著作,发表在一八零九年。
记住这一年啊,待会我们还要提到这个这一年, 拉马克的晚年是比较凄惨的,别到一八一八年
他慢慢的就失明了,他的起居呀,他的这种包括写一些东西都是口述。
由他的女儿照顾他,照顾他的生活,帮他记录他的讲话内容。
一八二九年,拉马克去世。他去世的时候 其实是一个比较穷困潦倒的状态啊。
他的骨灰放在一个是属于没有能 能力能够买墓地的一些人都是临时放的一个地方。
那个地方三年以后,如果再没有人去把他给安葬的话,就会作为一个无主的
这个骨灰给处理掉。所以拉马克到现在为止都不知道,人们都不知道他葬在什么地方。
以为被处理掉了,三年以后他也没有能力,他们家也没有能力 把他安葬。所以你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么样一位
伟人到了去世以后,其实是蛮凄惨的一个结局。
这总结他的一生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
他对科学是非常的热爱,非常的投入。
你可以看他说过的一段话,我给大家念一下, “科学工作能给予我们以真实的益处,
同时还能给我们找出许多温暖,最纯洁的乐趣。
以补偿生命场中种种不能避免的苦恼。” 所以他给人打交道是还是觉得很苦恼的事。
但是在科学研究当中,他能找到最纯粹的乐趣。
所以它是一个纯粹的科学家,好在法国人民没有忘记他。
到了一九零九年,也就是他的动物学哲学发表一百周年,逝世八十周年的时候,
法国在拉马克工作过的地方,也就是 法国自然博物馆前面给他建了一个塑像。
如果以后有机会去巴黎, 你们可以去自然博物馆前面去看看他啊,show
your respect 好了刚才讲的是他的这个生平简介,
有一个节点是非常有意思的啊,非常重要的。
我刚才说他是以教师的身份是吧,在这个博物馆进行讲课的。
在一八零零年以前,他的讲学内容涉及到生物到 到底变不变的话,他还是持有一个生物是永恒不变的这样一个观点。
到了一八零零年以后,也就是说他那个时候五十六岁了。
他突然改变了他的思想,他觉得生物实在变化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想啊,五十六岁,那个时候人们的世界观基本已经形成了。
他突然改变了他的这个世界观,主要的原因
其实就是因为他看了大量的标本,现存生物的标本, 化石的标本。这是一个我在博物馆里面
化石的标本,这是一个我在博物馆里 所以就是这种大量的,他看到了大量的变异
以后,他慢慢的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改变了原来的想法。
这个很有意思呀,我看到了一段话,就是拉马克
一八零三年,在他讲学的时候讲了一段话, 你看啊,我把他那个比较重要的用绿色的话给 High light 出来。
他说 nature has in favorable times ,places.
climates multiplited her first germs of
animality,given place to developments of her organizations.
你看啊,这里米娜都用的是复数,大 大自然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
和合适的气候的条件下,产生了他的第一个生命的种子。
然后这个种子得以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完善。
这个用了多长时间呢?他是说 "by much time and by a slow but
constart diversity of circamstances"
也就是说是通过很长期的缓慢的持续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这是他的这个思想,他形成了这样一个思想。所以生物 是不是上帝创造的,是
nature 在这个 合适的时间地点和气候条件底下产生的。
他得到了这样一个想法,他自己都被他自己感动了。我画了黑色的这一段话,你看他怎么说的, 他说
How grand is this consideration.
and espacially how remote is it from all that is generally thought on this subject。
好他说这个想法有多宏伟啊,他用的 How grand 他自己说这个想法太宏伟了。
特别是当你去想象一下,就是我得到的这个想法 想法,我得到的这结论和现行的一些想法相差是多么巨大。
其实他自己是明白的,他的想法跟别人完全不一样,而且他觉得自己的想法是 How
grand 这一历史非常的宏伟,所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
家啊,他不是人云亦云,他也没有觉得哎呀,我得出的结论跟大 大家不一样,他很不安,他没有,他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