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趣的是,就在這樣一個又老、又瘦、又慈愛、又賢淑的大地之母的框架中
杜甫對於楊氏的描寫,偶然也逸出了道德化的主流之外
進入到宮體的豔情體系裡,同時也繼承了南朝詩壇上
「夫妻風懷詩」那一種矛盾辨證的複雜內涵
所謂的宮體豔情,是來自南朝蕭梁時期的寫作風尚
唐代劉肅在《大唐新語》這本書裡面有提到,也是我們了解所謂的宮體,常常會參考到的文獻
他說:「梁簡文為太子,好作豔詩,境內化之。
晚年欲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為《玉臺集》,以大其體。」
對於這一類由梁簡文帝蕭綱所代表的宮體詩
唐代的魏徵有一段批評,就在《隋書‧經籍志》裡
他說:這種宮體詩「清辭巧製,止乎衽席之間;雕琢蔓藻,思極閨闈之內。」衽席、
閨闈,指的都是女性的活動空間,也涉及女性本身的描寫
因此呢,寫作範圍很狹窄,筆調也追求雕琢巧製的清辭、蔓藻
那這一類描寫女性的詩,就成為宮體詩的代表
一般而言,文學史對於宮體詩的評價是很低的,但是實際上
寫作的人卻並不少見,連唐太宗,他以天可汗的這種英武偉大的身份 也寫起宮體詩,你就可想而知
那當然,當他寫宮體詩的時候,諫臣虞世南就立刻加以反對。
像《新唐書》的〈虞世南傳記〉裡就記述著:
「帝嘗作宮體詩,使賡和,虞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事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
皇帝說,我只是測試你一下而已,然後對於虞世南的這個作為非常讚賞,賜帛五十匹
請看,虞世南所批評的「體非雅正」,這就是宮體詩的原罪
甚至極端的批評者還稱宮體詩為「詩中魔鬼」。例如說清代詩評家吳喬就說:「詩有魔鬼:
宮體淫哇,齊、梁至初唐之魔鬼也。」
到了現代,學者甚至呢稱宮體詩為色情詩
可見古今很一貫的負面評斷。
不過呢,宮體詩所受到的待遇其實是很不公平的。但是呢,因為這個問題
牽涉到文學史很複雜的情況,我們這裡沒有辦法多做討論,只能做很簡單的交代
那麼我們的說明是:宮體詩之所以被如此地嚴重污名化,其實是來自於一連串的誤解
第一,宮體詩的寫作題材,其實涵括了貴族生活的各個層面
寫女性的豔情題材,其實只是一部分而已,也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所以說,嚴格來講,「狹義的宮體詩」才能稱為豔情詩
而這麼一來,宮體豔情就是對這一類狹義宮體詩的更準確的說法
其次,梁簡文帝蕭綱,還有梁元帝蕭繹,還有庾肩吾、
徐摛,這些人呢,是當時宮體豔情詩的主要倡導者
但是其實他們本人在行為上,是很嚴謹有節度的,並不放蕩荒淫。
根據清朝趙翼在《二十二史劄記》裡面所記載,他在〈宋齊多荒主〉的這一篇裡面
討論到宋、 齊還有陳,這南朝的三個朝代,君王有許多荒淫的行為
但是請注意,獨獨缺蕭梁的這個朝代,可見寫宮體豔情詩的這些君臣並沒有道德問題
而且呢,這一類的寫作,本來是更有嚴肅的藝術內涵在裡面的 所以說,我們不能夠用所謂的宮體豔情詩
來證明詩人的敗德,那麼我們在知人論世的時候,就不可以太過草率地任意混為一談
第三點,宮體豔情詩雖然描寫女性人物,但是其實涉及到色情的部分是極少的。
就算他們描寫身體的部位,也大抵很含蓄。例如,文學批評家王夢鷗先生就指出:
「今存蕭綱詩賦,有關色情之作在比例上不居多數」,而且
「惟是刻劃」,就是主要是刻劃,「細入眉眼腰支,可為一時特色」
可是我們看以後,唐代以後尤其是宋明時期,對於女性的描寫就不一樣了
這個時候對於女性的描寫,是曝露狎玩的。
誠如清代的王闓運所說:「讀齊、梁、
陳詩數卷,古豔詩惟言眉目、脂粉、衣裝,至唐而後,及胸乳腿足
然後在宋明的時候呢,乃及於陰私,亦可知世風之日下。」
從這樣的說明可見,我們只要
不抱成見、人云亦云,就可以客觀地看待南朝宮體詩的性質和價值
至於第四點,我們覺得更重要的是,宮體詩雖然描寫女性的美,但大多呢是給予冷靜的、
細緻的觀察和描述 也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所謂的刻畫,其中並沒有色情的意味
尤其是當他們在觀察和描述的時候,是集中在眉眼、唇鬢、手腕、腰肢、
脂粉、衣裝等等,而這些都是最能夠體現人體美的部分 因此呢,我們應該說,宮體絕不等於豔體
豔體也不是宮體所獨有,甚至應該說,宮體詩它是以比較莊重的態度
把婦女的體態、神情當做一種美來描寫的。
和後來某些詞曲來相比 這些宮體詩的描寫要莊重得多,而且它涉及到色情的部分呢其實是「少」得多得多的。
好,所以呢,我們可以舉這一個例子來看一下這個情況,例如《西廂記》。
相比起來,就非常地清楚。
《西廂記》作為元明的雜記,裡面對於女性,主要是崔鶯鶯的描寫
就是跟宮體詩的莊重很不相同。我們在以上這幾點的澄清說明以後,還要進一步地指出
「狹義的宮體詩」才是豔情詩,或者是宮體豔詩
而且這一類的詩篇,是詩人們觀看豔色的女性 把它加以刻畫的產物,並沒有涉及到色情。
至於他們在藝術上的貢獻,就是
引入高度的感官經驗,如同學者們所指出的,宮體詩雖然有它的限制
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它無形中接受了感官性
作為藝術經驗中充分,甚至是可能必要的一種條件 以致於詩的內涵,就表現為最娛人的那一種「物感」,所謂的
Sensation。即使當人物出現在畫中,也是作為一種全然客體化的畫面
提供給人的一種欣賞的審美的趣味。就這點來講,我們就要考慮到,如同意大利學者
Vico所曾經說的,他說:「詩人是人類的感官。」
如果我們用這個標準來說,那麼
宮體豔詩甚至可以說是南朝詩人的一大成就囉,因為呢它把感官性引入進來
完全展現出詩人作為人類的感官的這樣的一種努力
這就難怪當初宮體的倡導者之一的徐摛
他之所以創作宮體詩,就是出於追求新變的企圖
像《梁書》的這個〈徐摛傳〉就記載,徐摛啊幼而好學
及長,等到他長大以後,遍覧經史,請注意,他們對傳統的菁英教養,是非常具備的
屬文好為新變,就是他寫起文章來
是希望呢,很喜歡的盡量達到一個新跟變的這樣的一個突破性,所以不拘舊體。
那麼徐摛的文體 既別,春坊盡學之,所以「宮體」之號,自斯而起
由此可見,宮體詩或宮體豔詩,它所加入的感官性,就是詩人追求創新和變革的結果。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宮體詩反而是詩歌的一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