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还在零、 零几年,零六零七就开始 开始了这个南极,这个望远镜,这个、 这个、 这个之旅。
你看到,所以我们这里放了几个这个声速仪, 这里呢放了个CSTAR,声,这个CSTAR,chinese
star,中国之星望远镜。
这是四个十公分小望远镜,那么放在那里,它对着天、 天地看,
它自己就不动,对着天自己不断地拍拍拍,没事就拍,反正智能拍, 拍、 拍天上,不是自己拍自己啊。
拍天上的。
好。 可以看到,然后这个,PreHeat呢,这个是一个供、 供电源的。
为什么呢?你不是说这有、 有太阳吗?用太阳帆的。
这个不现实。
为什么?我、 我是在晚上工作的,看行星,看星星的对不对?白天没法工作。
晚上工作,这个太阳都没有了,你怎么去搞太阳帆? 所以它必须烧航空煤油。
所以一天能够烧好,不是一天, 它一年能够烧好几百万个航空煤油烧掉了,所以很贵的,这个是成本是很贵的。
所以在那里这个很娇贵的,就是这么很小的望远镜,只有,输送功率还只有几十瓦,这只有一-
两百瓦, 这个没有,绝对没有我们家里,我们家现在这个,像我们任何一个地方,你看这里电加起来都
都不止一百瓦了,这么多灯光对不对?它那里绝对就一两百瓦的,不、 不行的话,它因为它全靠烧油啊。
太、 太珍贵了那个电,电非常珍贵。
你看还有测声速仪等等,这个是太阳帆等等。
好。
我们自08年开始把这个、 这个放了一堆 天体带内需。
所以呢这个放了,然后观测四年, CSTAR我们已经得到第一批,和08年09年有四年的数据了,
我们这个主、 主拿来呃,处理了,而且处理的话,我看这个图我没拿过来,
啊,这个有,这个图有,我们可以主,这个,这是我们一个学生,我的一个学生,叫王中古, 他从里面找到了十个候选体。
它两、 两万个恒星,他选了一万颗精度相对比较高,只有百分之一
测光精度,百分之一就是木星级别啦,但是这个精度还低,然后他通过改正, 各方面改正,包括我们课题组有的消除轨象啊什么东西,一大堆做完之后,
这个数据就比较好,精度达到相对可以,你可以看到,最后你合出来这个tip 达到千分之2.5,这个很厉害。
从百分之一的最后数据里得到千分之2.5,这就是派普勒。
他发现了十个候选体,然后通过澳大利亚 去认证去掉四个剩下六个,剩下六个再排除不掉, 那么他们继续再论证。
所以这个文章被apjet saplaman 这个、 这个、 这个、
这个收入了,apjet saplaman的这个结束了,已经发表了。
那这个杂志影响因子16点几,这个全力观测所以比apg的更、 更好,
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就是国内第一次 这么大批量的,六个就算已经大批量了这个,对于我们中国而言,
大批量的候选体一下子被我们发现了,那当然换句话是这个 国外的呢已经有的,地面上也有很多了,但一次这么多也不多。
只有开普勒当然成千上万,这个好几千,只有开普勒这么厉害。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成本非常小的,相当于这个小的十个望远镜。
所以这个就是已经我们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那么下一个呢就是说我们可以在、 在那个 南极会、
会放更多的就亮星群天, 那么更,在南极放、 再放一些望远镜,包括AST3。
把三个五十公分望远镜,三个五十公分望远镜呢,时长呢小一点,但是它的精度会更高一些。
那么我们就把那个那边天区都可以仔细地看一遍。
看一遍,因为南极那块天际看的呢很少,那么我们相信能找到一些候选体。
这个我们当时估计的可以至少,如果说我们精度达到千分之一的话,
那可以发现到一百多个,一百到一百八九十个候选体 就是这个、 这个估计,这个估计的一个量级,对吧。
这如果说这个 这个精度更高,大概更多,当然如果只有百分之一,那当然就只有几十个,所以这个就很小。
这个跟精度有关,对吧,你其实系外星都在那里。
你精度做的很高就看得见,精度低,全是噪声你看不见。
对吧?所以这就是跟精度有关。
所以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做的这个候选体。
那么就是AST3,这是三台五十公分望远镜,这个外形
说像什么?啊?反正它据说应该像企鹅。
至少设计的时候是 像企鹅,因为这个颜色包括这种憨态可掬的样子
就是南极、 南极有企鹅嘛,对不对?这个像企鹅,但实际上也像企鹅,对吧?
那么这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巡天,它只有四、 四度到五度。
那么它在那里就搜寻的超新星和系外行星。
还,当然还有双星、 变星,这些东西都跟系外行星同一个级,你恒星看到了,有行星 这什么都可以研究了。
所以目标是一样的,所以其实相对来说两种不同的功能,超新星是不
拍全天际,而系外行星对着一块天际不停地拍,就两种模式所以这样。
第一台已经放过去了,第一台去年、 前年就放过去了,
去年那工作了一个多月,后来这个sisti这个后来就是去 控制就不行了。
所以到现在还没,因为这要靠每年一个叫支队, 每、 每年派一个这个小分队过去,小分队过去修,修好了之后
当然如果说好继续工作,我们小分队就回来,但也是一回来之后发现 它又坏了那也没办法,等下一年,所以这个条件非常艰苦。
这是未来这个在那边这个列入十二五、 十三五规划了,
就准备搞一个这个2.5m的一个大视场, 它这个视场只有几度了,这个、
这个视场大不了,因为那个2.5m很大的,所以光学和这个红外的望远镜, 近红外,那么这个望远镜准备放一个塔上,
这个塔18-20m这个塔,但这个塔想起来非常漂亮,你可以看到实际的很漂亮吧,
亭亭玉立吧对不对?这个但事实上做起来非常的难,原因是什么呢? 那个地方连个拖拉机都没有,这个塔吊不像我们这里造个二十米塔很容易啊,
这个我们工程队一个礼拜就给你搞出来了对吧,它那边 吊一个东西都用直升飞机吊,它实在没有
所以我无法想象这个、 这个塔是什么时候能够建成。
但是我们确实觉得还是充满期待或者信心吧。
这个是,那么它的视场会非常大。
哈勃的视场,说这个、 这个地方发、 散量的是哈勃、
哈勃这个视场, 哈勃跟月面相比当然是很小了,那么它这个KDUST视场是这么大,
所以这所以国内首次在这个,在这么大实现大视场的高分辨率的观测,那么这个是一个国内
这个当然可以探测很远的,这像,有点像GWC,这种通用型的。
看系外行星当然很好,要找到候选体我直接去看。
很好对吧,我这个视场这么大这么深,当然这个看亮星当然更加好了,所以这个都、 都有一些搜寻和研究。
这个是一些框架,那么最后,关于宜居站,这个、 这个最后讲一下,关于我们、 我们有关的一些设想。
就是寻、 寻找宜居站,宜居站呢,你看最主要的地球,比如像这种行星,
那么它一个、 一个天文单位左右,对主星更暗的,那么它靠得更近。
所以我们希望找一些亮星,前面说了,那么亮星呢,我们国内,我们设计的一个望远镜,这- 个是一个
这个当然刚开始设计的是70几个小望远镜, 这个当然非常重,所以我们第二步呢,我们想这个方案可能
搞一个,一个大一面镜取代,就底下是一片示意地,但这个面要视场非常大。
所以我们这个、 这个计划呢,是非常雄心勃勃的,这个一下子把半天全看了。
然后看三年之后,再翻过来,另外半天也全看了,就全天全看了。
这个对老外来说实在是太crazy了,所以 这个、 这个、
这个情况所以也这个也正在论证,所以我们也列入规划,但是我们肯定要修改这个计划。
因为这个造价搞起来不得了,这个、 这个事情。
这个光那个sisti就不得了卖起来。
那我们呢就是说,我们是准备对33个万颗 亮于11等的恒星进行一个连续测光,精度达到万分之一。
那么无论星震学很有意义,系外行星更加不用说了。
我们对全、 全天的亮星一网打尽,
近的星,近的星全在里面,就换句话说,无论你怎么样,你说那个皇冠上的明珠,那个明珠肯- 定在我们那里。
对吧?只要我们达到这个测光精度,对不对?所以这个确保这个明珠不漏网就这样子。
当然还有星震学等等,这个都很、 很有考究的一些意义。
那么还有些机会源,你比如说可以看到,我们看地球,我们的测光精度达到
这里在6-10等情况下可以达到在万分之一以下,对不对?这个,那么这个可以
这个方面的这个100PBM就是万分之一,所以这个可以 探测地球。
那么当然还有多少伽玛暴、 超新星,这个等等,都有,所以这也是我们M20的一个、 一个 呃,比较重要的一个科研目标。
所以我们这个,当然刚刚列入规划,那么后面还要进入 背景型号,然后再工程项目,怎么也得十来年吧对不对? 如果是有希望,那么十年、
十年之内肯定上去了,这是我们南大打头的,这是我们在提的一个项目,所以这个 大家肯定后面看得见能不能上去,这个是。
好。
总的说来,那么太阳系外行星探测与理论研究呢
是目前国际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的前沿领域,那么之一,对吧?重要的总可以了,不是最重要的, 是重要的前沿领域。
那我国系外行星探测理论呢研究呢,也迎来了重大的机遇,就像我们说的
这个,当然起步是晚了,肯定是晚了,那么当然你要做的很多东西要、 要、
要新技术,所以我们最近 前面是概念提出来,但是我们想尽量要用一下新的、
新的技术, 这样的话可能,在就是一下子起步,起点高一点。
这样才能跟国外一些有效竞争。
好。
那我的这个讲 这个讲座就算讲完了。
这个屈原最后一句话,说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好,我的报告就到这里。
好,谢谢大家。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