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来讲一下人物章节里面的小人物这个概念。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微电影更适合讲小人物的故事, 因为看微电影的人我们都是小人物,我们希望在里面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
但是我们又不希望它真实的如同生活一般,
那有点太没有味道了吧。我们就希望能够在里面看到一些惊喜,
看到一些不同的一些经历跟体会,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赋予里面的小人物
一些独特的属性,而年龄这个属性其实是比较好容易操作的。
因为不同的年龄的人他有着非常强烈的一些特别的属性, 比如说小孩子天真浪漫,比如说年轻人血气方刚
容易冲动,再比如说老年人应该是用比较成熟稳重的状态,
这是我们既定的一些观念,而如果在年龄的这个属性上面做一些文章,
比如说你赋予老年人一种冲动,一种激情,一种矫情,可能就会有
不一样的效果,或者说你赋予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天真纯洁的孩子,
给他一些不一样的超越年龄的属性又会是另外一种效果。让我们先看一部微电影,好友请求- 待处理。
看完了刚才的《好友请求待处理》,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跟我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看完的时候感觉一样,就是充满了温馨。
对这两个老太太,包括那个老头子人物,
真的是非常的喜欢。那我这里想提出来一个不恰当的问题,就是说如果把这两位老太太
的角色,故事结构完全都不变,就是把两位老太太的 角色,由两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来演,
那你还会那么的喜欢这部影片吗?
那刚才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对于国内的微电影来讲可能毫不犹豫就是两位大美女年轻漂亮美- 丽就上,
这可能跟国内的一个审美的观念有关,但是说实话换掉你还会那么的喜欢这部影片?
那么的喜欢这个影片在结束之后留给你的那种感觉吗?
其实对于我来说那两个老太太的角色,我太喜欢了,所以我坚决不让,
我绝不会同意你们把它换掉的,为什么?我们可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人物,
其实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关于网恋的故事,然后呢我们也可以看到说这个老太太,
这两个老太太这两个老闺蜜,她们在谈论爱情的时候,包括说这个谈恋爱的老太太跟那个老- 头子之间
也充满了那种年轻人在谈恋爱的那种你进我退,然后呢互相猜测,
然后互相用计谋然后互相去了解对方的喜好, 然后充满类似于心理,心理学家类似于将军这样的,
变成,变成了将军,都变成了心理学家这样一个状态,每一个人都在谋划着谋略。其实这种状- 态年轻人也有,
但其实是不是觉得 年轻人做这些事情就太理所当然了,或者说它更加容易引起我们审美的疲劳,
对不对?而如果换成两个老太太我们就会觉得这样的年纪,
在做这样温馨的浪漫的可爱的事情就会显得, 这个爱情本身就更加的珍贵了。
在两位老闺蜜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年龄的老人,她们早年经历过骑马送信,
没有电话没有网络的旧通信时代,也经历过淑女要保持矜持的 传统的淑女教养的时代,但她们也可以紧随时代变迁,
学习上网,打字聊天,发推特,发博文,
甚至熟练使用网络流行用语,甚至可以搞网恋,你看老太太们可以
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旧习惯于高科技之间随意地跨越年龄,跨越传统,跨越代级的鸿沟,
以随意的态度面对生活。可以说找两位年轻靓丽的美女, 固然可以传达出爱情网恋的价值因素和闺蜜之间那种浓浓之情,
但是就是少了份这种跨越年龄带来的惊喜时的证明。其实我觉得这部影片还是挺,
挺幼稚的。它其实还是在维护一种真实的当下的传统的生活状态以及观念。
你看这部影片的编剧们把老人们的爱情的萌发设定在一个牧师的聚会上,这是真实的面对面的- 这种状态,
而最终爱情还是在面对面的约会之中蓬勃发展,稳定下来,所以我觉得这个整个微电影的主- 旨还是,
虽然网络在全方面的倾向我们的生活但实际上也是在肯定,在与时俱进的世界观的指导下,
跟随着心的方向,享受当下踏实的,简单的,古老的生活状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谓的高科技,所谓的新观念,新潮流都跟生活有关,但不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
工具永远只是工具,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友情也好,爱情也罢, 从来都需要在四目相对时,需要在嘘寒问暖中
得到生根发芽,得到延续跟发展。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除了带给我们 爱情温暖以外
还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也就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工具的进步而人类的情感
永远是亘古不变的。就像人们说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个永恒
从石器时代到现在的科技时代,甚至到未来的未知的时代,都一样的值得追求,值得尊敬。
这就是我觉得两个老太太,比相比两个妙龄的少女来演这两个角色能带给我们的要多得多的的- 东西了。
其实类似影片还有,比如说我个人也很喜欢的一部叫做《新年头老日子》,
这其实是2013优酷大师微电影系列的作品。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品,是吴念桢的,
他当时导演的。在这个影片里面呐,这个影片稍微有点长,大家可以去看一下。
二十多分钟的时间里面基本都是用对白在推进整个叙事的发展。然后我们也可以看到说
里面那个老头子的形象也非常的可爱。那他的可爱之处在哪里你知道么?
其实那个可爱就在于说,他在经历了人生基本上绝大多数的时间之后,
他突然间想矫情一把,然后呐想离家出走,想重新获得自由。
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冲动的事情,所以这其实就是相对来说赋予了这样一个老年人,
一个年轻人该有的冲动,该有的矫情,反而会让这个角色在那个当下就显得特别的可爱。
所以这也是一个通过赋予人物年龄一些不一样的属性来获得 一种比较好玩的一种奇特体验的效果。
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一部微电影叫作《战争与女孩》。
嗯,战争,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是非常残酷的事情。而它这个主创,
把里面经受战争的这个主角换成了一个女孩, 一个好像看起来才六七岁的一个小姑娘,然后
我们看到她的镜头也比较特别,她这个镜头始终是 在她的正面,然后以一个中景近景的一个位置,紧紧跟随着这个女孩。
我们从跟随了女孩,从她 在和平年代,比如说在那边玩娃娃,然后在公园里面玩,
然后跟小伙伴玩耍,跟家人玩耍,我们从这个镜头开始,
一直跟着她,跟她到她后面经历到了战乱。然后我们又跟随着她,
一起去逃难,然后看她被挨饿,然后后来又生病,
她可能经历了很多这种生离死别的状态。所以我们看着这样一个本应该无忧无虑的
生活着的一个女孩子却在饱受着战乱的痛苦,所以她承受了 远远
她的年龄远远无法承受的一些东西。影片的这种对于战争的批判的力度 就更加地强烈了。在这里面我想提一下就是
不要太过于追求人物在细节上的定型性。
就是说不要妄想他在做我们的某件事情就可以代表比如这个女人,
你设定这个女性的角色她在做某件事情她就可以代表着
全世界的所有的女人。然后你想让某一个男人男性角色就可以代表全世界所有的男人来做某- 件事情,
我觉得这其实是一非常危险,其实也是一个非常不切实际的一个想法。
我觉得我们不是在追求一种人物上的这种典型性。
我们需要在追求的是人物在某些属性上面的特殊性。
而这样的特殊性会给这个人物 带来一些不一样的经历,而从这些不一样的经历里面,我们才有看这个微电影的必要。
要不然我们就去过我们的生活好了,或者我们可以在这边找一个咖啡馆, 我们就看人来人往的人群,我们看他们的生活好了,我们为什么要来看微电影呢?
我们就是希望来看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所以在微电影里面,我们就是要让 那个特定的角色,在特定的故事里面,走在那条特定的路上。
这就是他们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可能就是我们这些观众想要去体验的一个新的世界。
所以有些时候勇敢地去赋予一个人物一些不同的属性,有时候那么一点点可能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