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一讲呢,我们讲休谟问题,与归纳有关 与归纳有关。
这个呢,传统归纳逻辑 传统归纳逻辑,它的目标是什么呢?是从感觉经验材料中
抽象概括出普遍必然的科学规律
那它要研究这个过程之中的
逻辑程序,逻辑方法 逻辑规则等等。
那怎么收集感觉经验材料? 我们要通过观察、
实验、 社会调查、 数据统计等等 然后做归纳概括,归纳概括呢
那有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求因果五法 类比法,假说演绎法等等。
然后 我们把由经验观察,通过归纳概括 而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普遍必然的
呃科学规律运用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之中去 然后呢,为人类谋福祉
所以培根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 倾听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祉
这是归纳逻辑的一个大概的图、 图景、 图画
休谟,休谟呢就是这个 本来有另一张照片。
这个呢 他出生于 1711 年至 1776
年 这个呢,生于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一个不太富裕的 不太富裕的贵族家庭。
3 岁丧父,12 岁进入爱丁堡中学
但中途辍学,在家里自学文学和哲学 1729
年开始专攻哲学 1932 (口误,应为1732
)年,刚满 21 岁的他 开始撰写《人性论》。
呃,这个呢 1734 年至 1737
年旅居法国乡间 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人性论》。
这个呢 这 1 至 2 卷 1939 年,1739 年出版 第 3
卷呢,1740 年出版,这个时候呢
这个他才 20 多岁,20 多岁,你想啊
即使按出版的时间算呢,这个呢,他也才 29 岁 嗯 ,29 岁。
这个呢,这个《人性论》是一部年轻人所写的书 但却是、
是哲学史上的经典 成为后来许多的哲学教授们
研究的对象,研究的对象,呃。
这个这本书 出版之后呢,没有引起必要的反响,于是呢
呃,休谟本人操刀,写书评、 写概要,推荐这本书 但是反响还是不是特别大。
1937 (口误,应为1737) 年,从法国回国
先后任家庭教师,呃,将军秘书,图书馆员 呃,等等等等等等,以及外交官,以及外交官
后来这个当大使,当大使 当图书馆馆长,等等等等。
1769 年退休 1776 年 8 月病逝。
他的有些书呢,后来卖得很火很火 呃,这个《道德政治论说文集》
呃,《英国史》,呃,《宗教的自然史》,《自然宗教对话录》等等
有些书卖得很火,然后也带动了他哲学巨作的 把它带火了。
这个呢,他的《人性论》呢是哲学史上
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呃,它是一本年轻人所写的书 年轻人所写的书。
这个呢,后来成为许多哲学教授研究的对象 好,在《人性论》第一卷
及其改写本《人类理解研究》中,休谟从经验论的立场出发 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提出了根本性质疑
其中隐含着对归纳合理性的根本性质疑,他的这个怀疑论论证呢
在哲学史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史称"休谟问题" 亦称"归纳问题",亦称"归纳问题"
这个呢休谟首先 要指出,休谟并没有使用归纳推理或其他类似的表述
它最常用的说法是"或然论证",有的时候用因果推理
他实际上讨论的是这样的一些预测归纳推理。
你看啊 迄今所观察的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所以 太阳明天仍将从东方升起。
预测归纳推理,根据以往的经验常识 对未来的现象做出预测。
迄今所观察的火都是热的,并且这是火,所以,这会是热的 这样,这个这个
它们从关于迄今已观察到的情况的断言 推移到迄今尚未观察到的情况的断言
这是各种形式的归纳推理的共同特点。
所以呢 休谟关于预测归纳推理的说法也一般性地适用于归纳推理的各种形式
呃,你比如适用于简单枚举,简单枚举是什么?我在这里看到的天鹅是白的,我在这里看到
天鹅是白的,我在这里看到天鹅是白的,不光我看到天鹅是白的,我爷爷、 我奶奶、 我爹、 我妈 我兄弟姊妹、
我亲戚朋友、 别人等等看到的天鹅都是白的 所以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呢,由 过去的经验得到一个全真命题
这个全真命题里面就包含着一个对未来的预言 假如未来也有天鹅的话,那么它们也会是白的
所以呢,即使简单枚举法得到的全真结论里面,也包含着一个 呃,对于未来的预言。
所以 休谟呢关于预测归纳推理所说的,也适用于
这个其他归纳推理形式,其他归纳推理形式 好,他构造了一个怀疑论论证
我把他的关于归纳推理的怀疑论论证 他就是说,你归纳推理想成那些已经观察到的东西
得到涉及未观察情况的一个全真结论 你还想保证它具有普遍必然性
这能做到吗?他在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这能做到吗?
你能够保证你所得到的归纳结论 必定是真的吗?必定是成立的吗?
能或者不能,为什么?这是大家思考的问题,好
他构造了这个怀疑论论证,构造了一个怀疑论论证 我把这个怀疑论论证啊,以简要的形式重构如下
就是这样,起点,思维的全部材料来源于知觉
知觉呢包括印象和观念,印象是最强烈和最生动的 观念呢则是印象的摹本。
我们思维的所有的材料 都来自于感觉印象,感觉经验,感觉经验吧
呃,那因此按照这样的观点来说的呢
凡是在思维中的,无不先在感觉经验中 无不先在感觉经验中。
好,这是第一论题 第二个,人类理智的对象呢分为"观念的联系"和"实际的事情"
人类的知识呢也分为"关于观念间联系的知识"
和"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关于观念间联系的知识" 你比如数学知识吧,"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
你比如,鸟是否会飞呀,天鹅是不是白的呀 这个植物是不是开花呀。
这是关于实际事情的知识 好,前一类知识
仅凭直观或演证就能发现其确实性如何 1+1=2,
2+2= 4 呃,这个三角形的三内角之和
这个等于 180 度,然后呢,三角形的
这个这个,这个这个直角三角形的 呃,两个这个斜角呢等于那个
度数之和呢等于那个直角等等。
这些知识呢 有些凭直观就能得到,两点间直线最短 凭直观得到。
有些凭演证 就是我们直接接受的命题、
直观接受的命题,然后通过推演可以得到, 呃,它们是确实的,这是关于观念间联系的知识。
它们是确实的,它们是确实性,由直观或演证来保证。
后一类的知识的确实性呢,不能凭借直观或演证来保证,
而是建立在这个因果关系上的。
你看啊, 你看啊,这个,我们看到太阳晒石头热、
太阳晒石头热, 呃,然后呢,我们,我们就预测
我们就预测,以后看到了太阳晒了,石头也会热。
呃,当这个太阳晒石头的时候,石头就会变热,
呃,这块石头被太阳晒,它也会变热,对未来做出一个预言,
为什么我们能做出这个预言呢,因为这些情况之间有因果关系。
呃,有因果关系。
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预言呢? 因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因为太阳晒,所以石头热。
呃,所以呢,我们一看到太阳晒石头呢,就做出预测,
那个呢,石头会变热,石头会变热,嗯, 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这个呢,因此,它把归纳推理啊、
经验推理,就是因果推理, 因果推理呢,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因为原因和结果是不同的事件,结果并不内在地包含在原因之中:
无论对原因做多么精细的观察和分析, 都不可能找出结果。
原因和结果是不同的, 原因和结果的关联,靠经验来建立,你比如,太阳晒
石头热,这两不同的现象,你,从太阳晒里面, 怎么分析、
怎么解剖,也找不出石头热啊。
啊,这个,它们太阳晒和石头热之间的联系,是经验告诉我们的。
是经验的联系,是经验的联系。
好,因果推理呢, 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那因果关系包含什么呢?包含三个要素: 时空上的相互邻近、 时间上的先后相继和必然性。
时空上的相互邻近,两个事件,两种现象 之间有因果关系,那必需
它处于相邻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嗯,相邻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你不能这样, 你看啊,时间呢,不隔,隔的很远,
那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啊,时间 要在相邻的,邻近的时空中,
你要找一个现象的原因,要找一个现象的原因,你要在,
这个,与它时空邻近的那些现象里面去找它的原因。
要找它的原因,并且,因果关系还是一种先后关系, 一般来说,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因此,你要找一个 现象的原因,你要在它的先行现象中去找它的原因。
时空邻近再举个例子吧,例如,假如北大校园里面,
一个人被枪杀了,你找一个原因呢,
找一个原因,就在他倒地的时候,在那个时间
在美国纽约洲,纽约市, 有一个人开了一枪,有一个人开了一枪,那
这个呢,纽约市那个人开了一枪,不可能导致
北大校园一个人致死,那个子弹呢,不可能 穿过这么远的空间距离还能杀死人,
呃,它也飞不到这,所以,我们要找原因,要找时空邻近的。
北大校园里面,某个人受到伤害, 那一定是,北大校园里面某个人造成的,
呃,某个造成的,某个事件造成的。
呃,在时间,时空邻近里面去找。
因果关系三个要素:时空邻近、 时间先后相继、 必然性。
他们说, 必然性是经验观察中所没有的。
我们经验观察看到了什么呢,你看啊, 我们经验观察看到了是,太阳晒石头热,
太阳晒石头热,太阳晒石头热,这俩现象,恒常伴随。
呃,经常同时发生,我们看到的是这个。
但是,我们没有看到因为太阳晒,所以石头热。
这是我们没有看到的,这是我们思维添加进去的。
添加进去的,所以 那我们为什么这么添加呢,我们为什么这么添加?
那因为太阳晒所以石头热。
呃,这个这个这个,我们看到 这个这个,你看啊,这里天鹅是白的,这里天鹅是白的,这里天鹅
是白的,所以我们说所有的天鹅是白的。
所以,也就包括说,我所有未看到的天鹅是白的。
我们为什么可以做这样的推理,我们的思维为什么可以做有些添加?
那就是因为,我们的思维里面呢,基于某种 类似原则和自然齐一原则,自然齐一律,
那就什么啊?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例子必然类似于我们所经验过的例子,
自然进程是永远一致的、 同一不变的。
你看啊,我们没有看到的,必然类似于我们看到的。
呃,自然界进程保持不变,这叫自然齐一律。
自然齐一律。
所以因果推理,你为什么能做因果推理? 你为什么从已看到的天鹅是白的,推出未看到的天鹅是白的?
因为,未看到的天鹅,是与看到的天鹅类似嘛。
它们之间具有,这个这个这个这个 呃,
它们受自然齐一律支配嘛,嗯,好。
既然受自然齐一律支配,受类似原则支配,那 你这里用到自然齐一律、
用到类似原则,那 这些原则,这个类似原则,自然齐一律,你是怎么得到的?
你怎么证明它们为真?你怎么证明它们为真?
他就说了,休谟说,对自然齐一律无法提供演证式的证明,
呃,什么叫演证式的证明?演绎,演绎呢就是前提真,
结论就一定真;前提真,结论就一定真。
这个呢,前提真,结论不能假。
但是呢 自然进程呢,可以发生改变。
需要一个对象,与我们以前经历过的对象类似。
但它也可能被不同或相反的结果所伴随,
这里并不蕴涵矛盾,并不蕴涵矛盾。
所以,对自然齐一律呢,它不能靠我们的逻辑,
演绎式地证明,从某些真实的以前例子出发,
呃,然后,逻辑地推出自然齐一律,是逻辑上必然的。
是逻辑上必然的。
这不可能做到,不可能做到。
因为我们可以设想,自然进程发生改变,这一点是可能的。
这个可设想,可设想就是可能的,既然那就是说,
自然界的进程可以发生改变,就是有原来那前提,但没有原来那后果。
这一点可能,因此自然齐一律就不真,自然齐一律就不真。
好,这个呢,这是用,用现在,当代哲学的术语叫做,用可设想,
这是叫可设想型论证,用可设想型论证,
去反驳自然齐一律的必然性,这个论证有没有效哦?
这是值得思考的,这个呢,可设想型论证 呃,我写了一篇文章,发在台湾的
这个《哲学与文化》杂志上吧,有关休谟哲学的两个重要问题。
对怀,休谟在这里的论证呢,提出严重的质疑。
我们这里没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那篇文章看看吧。
对自然齐一律无法提供演证式的证明,呃。
还有对于自然齐一律也不能提供或然性论证,
因为或然性论证呢,是建立在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
与我们所没有经验过的那些对象互相类似那样一个假设之上的,
所以,这种假设呢,绝不能来自于或然性。
否则,就是循环论证和无穷倒退,呃, 这两者都不是,是逻辑上的无效论证。
这不行。
对于自然齐一律不能提供演绎证明,也不能提供归纳证明, 那自然齐一律的真实性呢,
对自然齐一律的证明也不能通过诉诸一个对象"产生出"另一个对象的"能力"来进行
因为"能力"概念来自于对一些对象的可感性质的观察
而由观察做出推断时,必然依赖自然齐一律 必然依赖自然齐一律。
因此,自然齐一律呢,没有得到有效的证明
因此,以自然齐一律为基础的因果推理,也不是逻辑上有效的推理
因为有可能做如下设想 作为原因的事件发生,而作为结果的事件不发生
或者说,当其前提为真的时候,其结论有可能为假 这里又用到了可筛选性论证,这个论证有效吗?
大家可以去看我的那篇文章 休谟呢,由此得出了他的最后结论
由此看来,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
而且即使在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 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
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能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
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发现的那些对象。
这个呢 这是休谟的论证,休谟的论证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论证,这里面包含很多要素 它要论证,要论证呢
这个归纳推理呢,我们无法保证归纳推理 得出必然为真的结论,得出普遍必然的结论
为什么呢?你看啊,归纳推理,实际上是一个预测推理
预测推理,预测推理呢
我们之所以能够做预测呢,是基于因果关系,是一种因果推理
因果呢,实际上是来源于经验 来源于经验。
但是呢,在经验里面呢,又没有告诉我们
因果关系,无论我们对原因怎么进行分析也找不出结果来
所以,因果呢,我们必定 另有原因,另有原因。
那因果关系的根据是什么? 因果关系,我们为什么能够做因果推理,做归纳推理,做预测推理
是因为我们假定自然齐一律 就是我们已经观察到的
没有观察到的事物,同我们已经观察到的事物是类似的
未来要出现的事物 与过去已经出现的事物是类似的
自然不是杂乱无章的,自然是带有某种规律规则性的
因此,既然它有规律、 有规则嘛
那呢,我们就可以根据已经观察到的,推知未观察到的 好,那因此,因果推理、
预测推理依赖于过去与未来相似 依赖于自然齐一律。
他又问,休谟又问 我们怎么来保证,我们怎么得到
自然齐一律呢?我们怎么得到
未来与过去相似这样的原则啊?这个呢,我们对此不能够提供演绎证明
我们不,对此不能提供归纳证明,你现在要证成归纳了 你对它提供归纳证明,那不是。
所以呢 也不能凭借别的手段,因此,自然齐一律
和过去与未来相似,未来与过去相似,实际上没有得到证明 因此
归纳推理所基于的因果关系,实际上也没有得到证明 因此,基于因果关系的
因果推理、 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没有得到保证
也没有得到保证,这就是他的推理,这里面有很多 所以有人把休谟问题分解成为两个问题
一个是因果问题,一个是归纳问题,也可以这么说吧 也有道理,反正这个推理里面呢
包含着复杂的因素,很复杂的因素。
这个呢 我们,我们就换一种方式吧,就是归纳推理,你看啊
我在这里,我今天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我昨天看到太阳,我从出生,第一天 第二天,从我小孩懂事起吧,我就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后来我一天天长大,每一天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假如那天有太阳的话
不是阴天、 不是雨天的话。
一直到现在 我都看它到太阳从东方升起。
不光我看到如此,别的人看到的也是如此 因此,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太阳必定从东方升起
这是归纳推理。
他说 这个归纳前提能够保证归纳结论正确吗?
能够保证,前提是真能够保证结论的真吗?
休谟问题,归纳问题就要质疑这个 他说呢,我们用现在的方式来整理吧
我们来重构,那对归纳的怀疑论论证呢是这样
归纳推理不能得到演绎主义的证成 因为在归纳推理中,实际上存在两个跳跃
一个是从已经观察到的有限事例,跳到了涉及潜无穷对象的全称结论
不管你看到多少 那你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你看到的东西是有限的
那你说,你看到的天鹅是有限的,然后你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所有的天鹅都是会飞的,这个呢 假如天鹅这个物种无穷延续了,那天鹅就是无穷多
你怎么从有穷多个天鹅个例的知识
推出关于这个无穷多只天鹅的
这个一个断言?你这里有一个巨大的跳跃,从有穷跳到了无穷
这是一个巨大的跳跃,我们以后会讲很多无穷悖论
一到无穷,好多东西都变了,好多东西都变了
这个呢,从有穷过渡,那个那个,对有穷的成立的,对无穷不一定成立 二是从过去、
现在未的经验 跳到了对未来的预测。
因为你是根据观察嘛 观察的,已经有的观察和现在的观察
所以,你的经验都是过去和现在的 而当你说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时候,包含着一个未来的预测
所以,你在这里呢,又有另一个跳跃,从过去、 现在跳到了未来
但是,你能够保证过去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未来就一定怎么样吗?
未来不是现在和过去的函数 未来不是由过去和现在所唯一决定的。
未来怎么样,这个事儿 有必然性的因素在里边,还有很多偶然性的条件
它们一起掺和着,造成了某种未来的结果
所以,这两者之间,这两个跳跃,都没有得,都没有演绎逻辑的保证
因为适用于有限的不一定适用于无限,并且将来有可能与过去和现在不同
这是这个,归纳得不到演绎主义的证成 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也不能归纳地证明
什么叫归纳地证明呢?证明归纳推理。
你看啊,我这样做归纳是有道理的 并且是可靠的,你看啊,我们
人类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是怎么得来的?就是通过观察、 实验、
归纳、 概括呗 你看啊,我们,这个呢,由对
观察实际上归纳概括得到的这些知识,在实践中管用
那这些由此途径获得的知识,给我们这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变化
它管用,因此这就说明,我们未来、 过去的归纳都是成功的
所以,那归纳就是可以用的,归纳就是能够 保证我们成功的。
这不一定哦 这不一定,你在这样做的时候呢,你实际上又在做归纳 你在做归纳。
你是根据归纳法,在 过去的成功、
现在的成功,去证明 所有的归纳法都会成功的,这就是一个归纳推理
用归纳推理去证成归纳推理呢,这是循环论证 循环论证,这个也不行。
归纳推理呢 还要以普遍因果律和自然齐一律为基础 但这两者的客观真理性并没有得到证明
因为感官最多告诉我们,过去一直如此 并没有告诉我们将来仍然如此,并且感官告诉
我们的只是现象间的先后关系和恒常汇合 而不是具有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感官告诉我们的是 太阳晒、 石头热这两个现象恒常伴随
总是,基本上总是同时发生,感觉没有告诉我们 因为太阳晒,所以石头热,这是我们思维加进去的
这是我们思维的习惯性的心理联想,心理联想
既然老看到它们在一起,下次看到另一个了,就会预测、 预期 期待另一个也会出现。
所以呢,因果律和自然齐一律呢 它本身没有得到证明,因此,归纳推理的有效性
就没有被得到证明。
好,这个呢 但问题的诡异之处就在于,你看啊,归纳推理
前提真不能保证结论真,这个呢
这不能保证结论真,这个我们不能证明它可靠,它有效
但是呢,我们关于这个自然界的知识 基本上在很大程度上
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概括得来的 都是由归纳和概括所得到的经验知识
因此,你怀疑
这个呢,归纳推理的有效性 你实际上就在怀疑,我们由归纳概括所得到的
这个呢,经验知识它的真理性 实际上,也就在怀疑这样一个问题
普遍必然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如何可能?所以,休谟的对归纳法的质疑呢
实际上牵涉到一个非常
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
经验知识,它的来源 它的依据,它的可靠性基础
可靠性保证,在哪里,有没有 普遍必然的经验知识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这样最最根本的问题 所以,因此,休谟的诘难是深刻的,极富挑战性
极富挑战性,以致有这样的说法: "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Hume's
predicament is human predicament)。
休谟的困境就是人类的困境 所以,我们人类理智啊,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通过我们的感官经验证明
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然后通过归纳概括 我们能不能获得关于这个世界的
普遍必然的知识,这是休谟提出的诘难 这是休谟问题。
好,这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