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音乐]
剪辑师还必须意识到角度会给人的心理带来的影响。
让我们来先看两个镜头。
大家看着两个镜头的时候,是不是就已经猜出来这两个人的一种
状态的对比,或者说力量的对比呢?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画面右边的 戴帽子的这个大胖子似乎更强势,甚至杀气腾腾,
而左边的这个小胖子呢虽然看起来也不是什么好人,不是什么善类。
但他在这个人物关系里面,似乎面临被责骂,甚至是更加危险的某种境地。
其实剧情的走向就是这样的,因为在这一组镜头之后, 左边的小胖子就被右边的大胖子给杀害掉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说
前面这一组镜头它其实就已经暗示着,或者说它在助推着这样的一种 这两个人的这种力量对比的关系。
所以其实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一般俯拍的时候呢,镜头会使演员看起来更加弱小, 或者说没有杀伤力。
或者我们在联系上下文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某种可爱、 温柔、
柔弱,或者受压迫,甚至是被拘禁 或者受害者这样的一个一种感觉。
而仰拍呢则常常意味着某种威胁的意味, 根据故事的上下文的这个角度也会有不同的效果。
如果说观众是比较敬佩这个角色的。
那么仰拍的镜头就会让这个角色更加的英勇。
这里面我们就可以 想象到一般我们看到这种毛主席雕像都是比较高大的这种形象,为什么呢?
因为呢,我们在看这种大雕像的时候,我们是带着一种仰望的心情去看它的。
那么我们就觉得这个雕像更加地威武、 更加地英雄的这样的这种感受。
这就是很好地利用了这种角度的这种对我们心灵的暗示作用。
所以呢,我们可以想象到说,越是极端的这样的一个角度的运用, 也越能产生出这种极端的这种心理暗示。
但是越是极端,也越会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的反应。
所以在 这个时候,剪辑师一定要照顾好上下文的这样一种情绪的一种连贯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角度呢其实除了我们前面讲在垂直角度上的这种差异, 它还有水平角度的差异。
也就是说, 我们人物为例,人物的正面、 人物的侧面以及人物的背面这几个差异。
我们来看这一组镜头。
一般来说,正面的镜头是我们观看 事物的一种常用的镜头,是比较可以准确地、
客观地、 全面地 展现人物本来面目的镜头,带有一种坦白的这种意味。
通常,正面镜头也可以比较好地 表现人物的眼睛,而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
所以呢,正面镜头也可以比较好 地展现人物的内心状态,是与人物最接近的,是我们观众最
亲近的一种展现的方式。
而侧面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侧面镜头更加容易展现动作, 会让这个被摄对象显得活泼、
自然, 同时它也而更加有利于展现运动的速度,展现
人物的运动方向,以及人物运动的这种位移的状态。
而背面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会相对来说,会显得人物跟这个外界的环境
有一种疏离的状态,展示出人物的某种孤立的、 孤独的意味。
或者也藏有一定的 隐秘的这种质感,具有一定的神秘性。
所以呢,在这个角度上面,我们借鉴前面景别的这一个说法, 戏剧性较强的影片,风格化的影片,你可以
比较多地去选择一些角度,比较极端的这样一个镜头。
而一些比较戏剧性偏弱的,比较偏现实 题材的,现实风格的影片,可能就要谨慎地去选择那些
角度比较突出的这样一个镜头,这是剪辑师把握整体 通过整体来控制细节的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