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唱必先识字”。这个“识字”,有些同学会觉得奇怪:
我懂得的字实在已经很多了,为什么还说要识字呢?
其实“识字”不光是你知道那是什么字
你还要知道这个字在曲唱上面,它的内涵是什么
因为曲唱的字,跟我们平时讲话的字,字音是不一样的
我们知道汉语的“四声”,除了属“语音”系统外
在歌唱音乐上,也包含乐音高低和长短的元素
举很简单的例子,你讲“天”,“天地”的“天”,跟“田地”的“田”
你光讲一个字,“天”,人家不大清楚这个是什么字
但是当你跟“田”字连起来讲的时候,
人家一听就知道前面的是“天”,后面的是“田”
因为它们两个音值的关系,很清楚的表达了出来
这个就是我们汉语的特色
你不可以说,我喜欢“天地”的“天”,我念“田”
“田地”的“田”,我念“天”
这个不可以、不可能,因为它们有绝对的对照关系
这个,我想同学都理解。但是关于它的速度,为什么有这个讲法呢?
因为昆曲里面有入声字。大家要是广东人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入声字的特色,就是一出口就断,不能延长
比方说,我们讲“今日”(广东话)
“今”不是入声,“日”是入声
但是普通话是“日[ri]”,“日”很长都可以
但是“日”(广东话)不能长,一定要短
要是你把它延长的话,变成了[ya],没有了,这是不行的
这就是速度了,就是说,不能延长的
所以我们在汉语语音里面,好多人都以为是单音节的
其实它有高低不同的走向,不同的形态
所以当这种复杂、丰富的语音系统,变成音乐的时候
它的面貌,就更加丰富了。所以我们曲唱的时候
一定要知道曲文里面,每一个字,它是属于什么声调
比如说刚才的【玉交枝】
要是演员不知道这个“似这等”的“等”字是上声字
他就不可能把这个罕腔唱出来
不唱出来,你就听到是“似-这-等-”,多难听!
要是他知道,他就可以“似-这-等-”
他懂了,就可以这样唱。所以识字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就是其中的转音、抑扬、顿挫
都要符合曲音声调的音乐、旋律。这个就是所谓的腔纯
就是说,你可以罕的,你不罕;不应该罕的,你就罕
那么就是腔不纯了。腔纯就是这个意思
沈宠绥的《度曲须知》里面提到
不是简单的一个字头跟一个字尾合成就可以
在昆曲里面,我们还发现有些字的过渡中间,还有一段
所以就可以分成头、腹、尾
比如说这个“皆”,曲音是“佳”
你先发一个“机”,然后过渡到“哀”,然后收音是“噫”
“皆-”,就是这个“皆”字了
当然有些字无字腹,只有头、尾
比方说“虾”字,它前面是“希”,后面是“丫”
“希”跟“丫”合起来就是“虾”
当然还有一种真是单音字,尤其是入声字
就是中间没有变化,它的韵,它的发声位置、口形,完全没有变的
它就用这种方法切出来。所以,切法就是唱法,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们要学,每个字从头去学,怎么出音,怎么过渡,怎么收音
才知道一个字怎么唱出来
在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中,他说:“声音之道,诀在口法
何谓口法?每唱一字,则必有出声、转声、收声。”这个都明白吗?
刚才我说:“最-”[zhu](是)出声、[uei](是)转声、[i](是)收声
你都要知道在哪个地方把它弄出来
“及承上接下诸法是也……口法则字句各别”
“字句各别”就是说,长唱有长唱的方法,短唱有短唱的方法
都不一样的。其实在同一个字,在不同的人物身分
它们唱的尺寸都可以不一样。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大家要记住
第一个就是四呼,四呼的方法。第二个就是五音的方法
所谓四呼,就是开、齐、撮、合
四呼就是说,每一个字,出口的时候
呼就是出嘛,呼出来。出口的时候,形状,嘴形的形状
你要抓住这个准确的形状,那个字出来才清楚
还有五音。五音在音乐上,有一个讲法,就是宫商角征羽
在唱法上,也可以用这个概念
就是:喉、舌、齿、牙、唇,五个发劲的位置
刚才那个「最」,出口的时候,它的发劲位置在哪里?嘴唇
“最-”全都在嘴唇。要是你用喉咙,整个字就哑掉了
所以说,五音,就是发劲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