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
谢谢各位同学,大家好,感谢大家选修这门课程,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呢,
我将和同学们,以及还有更多的老师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学习和研究的时光。
希望大家呢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都有收获,我们教学相长。
那么下边呢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课程。
[音乐] 同学们要知道
写论文不是寻章摘句,这是我们一开始就要跟同学们讲的 第一件事。
很多同学写论文就在做什么呢?
就是把跟这个题目有关的素材搜集到一起, 然后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就是某某
怎么说,某某怎么说,张三这么说,李四这么说,王二麻子那么说。
说来说去呢,大家会看到里面引的都是别人说的话,
并看不到他自己的真知灼见。
尤其让大家难受的,平时同学们读论文也会发现,就是
这些引的文章相互之间也没有特别多的逻辑关系,尽管很多 话说的都很精彩,可是呢,把它放在一起,
就显得面目狰狞,读起来也很难受,最后反正王二麻子说什么没读懂,你自己读出一脸麻子了。
所以呢,首先我们讲写论文可不是寻章摘句。
我们下面就给大家寻章摘句一下,让你们体会一下寻章摘句都是什么感觉。
其实呢在中国古人看来啊,他们也一直都批判这样的寻章摘句的情况。
像唐顺之,这也是一位明代的文豪。
他说这些人啊,寻章摘句,盖头窃尾,如贫人借富人之衣,
庄农作大贾之饰,极力装做,丑态尽露。
说的再俗一点,就是拉大旗做虎皮。
描眉打鬓,其实都不是他自己。
袁宗道也说啊,说彼摘古字 句入己著作者,是无异于缀皮叶于衣袂之中。
穿一件衣服,珠光宝气的,
看着好像很花哨,可是呢,一看这个人,就觉得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也是我们常常读这些文章的感受。
所以叶圣陶先生说呢,他说 不是不能借鉴其他人的研究成果,
而是应该把它吸收了,转化成自己的东西。
要消化吸收,不能食古不化,食洋不化。
我们看特别多的文章,像我刚才讲课一样,引了特别多的古人,
孔子讲,孟子讲,这个诸子讲 杨明讲,讲来讲去,引一些名人名言,是吧?
古外的大学者,霍姆斯怎么说,波斯纳怎么说,哈特怎么说,富勒怎么说,是吧? 一提起这些人,立马有一种神圣感。
感觉自己就不一样了,像前面几位 文学家所讲的,他就是借珠光宝气
金玉其外而已。
如果要避免寻章摘句, 那么怎么样地去把这些相关的内容消化吸收呢?
我们就要把相关的材料和视角结合到一起,我们 既学资源检索,也学论文写作,
我们希望同学们一起来尝试的就是把两者结合到一起。
学会怎么查资料,把要用的素材查到手, 然后找到适合研究的方法、
视角,用这些观点 方法、 视角,把这些素材融合到一起,我们在后边讲谋篇布局的时候,
进一步会给同学们
[音乐]
说到找材料呢,傅斯年先生有句特别有名的话啊,我们还是寻章摘句把它引过来。
叫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这前半句话说得特别文雅,后半句话这个
讲得很,很实在,这是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放在一起,但很好记。
所以大家也是一样,写文章的第一件事呢,是先把材料搜集全。
很多时候啊,我们后面的课程也会讲 相当多的问题,在你搜集材料过程中你就发现
它不是问题了,为什么?你发现有人已经写了很好的文章了,他说服你了。
还有的时候呢,是随着你搜集材料的增加,对这个问题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了。
会怎么样啊?会发现这个问题做不下去了,你放弃对这个问题 研究。
为什么呢?比如你发现你所能搜集到的材料总是冰山一角,
有很多跟这个问题有关的素材你了解不到。
而了解不到的那些素材,那些内容, 那些事实会影响文章的结论。
这是常有的事情。
这怎么办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暂时放弃这个题目,先养一养,放在那儿。
将来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你需要的材料了,那么这个文章就可以做下去,
如果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也没有办法,同学们说还有这样的事吗?
非常常见,所以我们后边呢会有课程讲选题。
也就是说随着你研究的深入,你会发现你关心的、 感兴趣的问题很多,
可是最后能写的问题很少,往往都是受材料之所限。
所以呢咱们这门课同学们首先要学会上穷碧落下黄泉, 动手动脚找材料。
只要你确信,关于这个研究,就你关心的这个主题,
材料相当充分了,那么这个研究你才可以把它做下去,这个论文你才真的敢去写。
尤其是同学们将来要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那么就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因为如果毕业论文你写了一半,发现后继乏力,材料跟不上了, 你还要换题目,还要重新去写,就会变得非常可怕了。
材料的方面我们在后面的
课程还好一再地提到,尤其是我们下节课iii老师会给大家
讲怎么运用方法,怎么借助各种途径找到材料。
[音乐] [音乐]
那么如何运用视角把这些材料组织到一起呢? 首先咱们得视角多一点,
也就是说你要工具箱里边什么工具都有,是吧?有螺丝刀, 有钳子,有扳子,有斧子,各种各样的工具。
甚至螺丝刀都有好几把, 因为要拧不同的螺丝。
如果你只掌握了一个方法,这就好像什么呢? 你只有一把螺丝刀,你发现拧螺丝你也得
用它,钉钉子你也得用它,挠痒痒你也得用它。
切西瓜你也得用它,结果怎么样?
很显然,会捉襟见肘,会让大家觉得
你是杀牛用鸡刀,完全你的工具和你要处理的对象不对应。
法律涉及到这个社会的方方方面, 可以说这个社会有多广阔、
有多复杂,法律就有多广阔、 多复杂。
随着同学们的学习,大家一定感受到了,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就没有事情跟咱们学法律的- 没关系。
尤其是现在我们真的感到,哎呀,真是法制社会了,为什么?你会发现任何的一个社会热点- 它几乎都
是或者将成为一个法律问题,对不对?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的社会热点都和法律有关系。
那么多的电视节目,那么多的 电视台,那么多的媒体里面都有相应的法制专栏,也都是这个原因。
因此,要去处理不同类型的法律问题,
要去处理各个领域的法律问题,一定要具备多种工具,所以同学们要掌握多种的研究方法。
你要知道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要知道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要知道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甚至可能你要广泛地了解,比如说哲学、 心理学,
甚至一些理工类学科的研究方法。
而这个方面可能要随着同学们的学习、 甚至毕业成为大家终生的任务。
比如将来,你进到一个投资公司 或者咨询公司,你碰巧所接触的业务
比如说是跟医疗有关的,而你之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你就难以理解这种问题,你仅仅进行一个法教育学的分析,或者进行
法律资源的检索可能就不够。
你需要哪些视角是由你处理的问题决定的。
就像我刚才所举的例子,你工具箱里要有多少种工具 是由于你要用,需要工具的那些问题决定的。
要拧螺丝你就要有螺丝刀,要切西瓜你就要有菜刀,对不对? 对同学们也是一样,所以大家宝贵的学习时间呢,一定要多学方法,
方法多,视角才会多,也就是说你就能够从一个更新的角度来看问题。
当然,我们这门课更多地会 只能是跟大家一起去探讨运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同学们要学到的方法
需要在整个大学研究生期间不断学习,甚至在人生当中不断学习。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