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音樂] 想過好日子。
吃好吃、 住好住 穿好穿,睡好睡,坐好坐
自然也包括站好站,走好走 問題是:怎麼走
怎麼站好呢?我們走、 站的慣性
從何而來? 法國人類學家
MarcelMauss 指出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不斷學習各種身體技術
無論游泳、 坐姿或是站立
行走,都不只是由生物、 生理主導的活動 而受到歷史傳統、
社會文化的高度影響 無一不是需待後天習得的身體技術
「自然」造人以站立之姿 果如
MarcelMauss 所言,則究竟
如何才是文化理想中「站」的典型? [音樂]
經中國醫藥大學 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證實:可以強化心肺功能
有效活化並提升幹細胞細胞數量使得以回春延壽 對於動脈硬化、
高血壓 心臟病、 糖尿病、 胃潰瘍、
失眠 食慾不振、 頭暈、 頭痛、 周身酸痛等
皆具顯著療效的太極拳 在以放鬆周身為目的的拳法套路中
將全身重心付諸一腳的「不雙重」
「虛實分明」與意同本篇「緣督以為經」的
「頂頭懸」、 「豎起脊梁」、
「尾閭中正」 「腰為纛」,前者下接地軸
後者上接天根 全身重心所在之足與打直的脊梁
(位即「督脈」)所貫串延展的
正是撐起周身其餘骨肉筋膜 得以全數不出力、
放鬆的一條垂直地表 指向天空的子午線
太極拳創始於宋代
既有拳法套路,自當歸《莊子》所謂「導引」一類
令人訝異的是 形構太極拳之所以為太極拳的「鬆」的目標
以及「豎起脊梁」、 「不雙重」兩大操作原則
以致能夠練就「四兩撥千斤」 「運勁如百煉鋼,無堅不摧」
「腹內鬆淨氣騰然」 「益壽延年不老春」,「階及神明」
如是神效的三大要件 竟都早齊備於成書先秦的《莊子》中
莊周說
「不導引而壽」。
雖無拳法套路 但若能將這般操作原則
踐履於清醒的時時刻刻 正如太極拳宗師所強調的
「生活太極化」,則有生之年雖看似不刻意所為
卻盡是練功之日
先秦有神人出 此心同、
此理同 宋代有真人出,此心同 此理同。
置身如是文化之流中 你我何不也投身一試
>> 在<養生主>的第一段
交代了這樣的一個身體的姿勢居然影響我們的身體、 影響我們的心靈之後呢
第二段我們說《莊子》是一部經典,這部經典教育我們的絕對不是服務少數人、 服務貴婦、
服務病人 所以呢,在第二段的庖丁解牛,當然每一個升斗小民都會有一個工作
莊子用庖丁解牛的例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職業裡面養生之主
我們可以知道那個「刀」譬喻是心靈,對不對? 所以我們的心靈要怎麼樣能夠跟外在世界不斷地交手
但是呢,游刃有餘啊。
十九年後,這個心靈好像出生的嬰兒一樣
還是非常甜的可以對這個世界微笑,而不是皺著眉頭說:這就是人生 所以,莊子告訴我們這樣的辦法。
那同學我們如果去會議喔,我們在<逍遙遊>不是出現很多的凶器嘛
那這些凶器,其實說我們當初告訴同學,其實這是莊子思想的起源 莊子告訴我們,在不同的時代
我們的生命、 我們的生存環境都有很多可以讓我們受傷的事件 不管在任何的時空當中。
但是在庖丁解牛手上的這把刀 莊子讓我們知道一個真相。
雖然說那個時候在<莊子的快樂學程>裡面,老師提過 這些凶器有甚麼主動式傷害、
互動式傷害、 被動式傷害,同學記得嗎?
可是最後,操在你手上的那把刀、 那個心靈
其實不管你遇到甚麼樣的傷害,其實你是都是可以不受傷的 所以凶器譬喻講到底
你是可以讓你自己手上的那把神器完全不受傷 這是講凶器的一個極致了。
我們說爭名逐利,人可能會為外物 所傷。
可是你善用于手上的刀,不管它是一個職業或你的心靈 都是可以養生的喔。
那在庖丁解牛之後呢 第三段,我們就要來到「惡乎介了」。
各位同學,當你只知道一個「緣督以為經」的時候,你不太知道你怎麼站 因為「緣都以為經」是一個脊椎骨的活動,對不對?是一個督脈 的活動。
同學先念一下好不好?先念一下,我們再開啟這個前言
>>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曰:「是何人也?
惡乎介也?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
天之生是使獨也,人之貌有與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 「惡乎介也」,我們就進入這一段。
古今中外,目前可能只有我這麼解 你們聽了非常害怕,我知道你們最怕聽到這種,你們就是人少,在民主
國家的感覺這個說法一定不可靠。
但是有一個注家說法跟我非常地像 藏雲山房主人,一個清代的注家。
其實他在 註解「惡乎介也」已經把我今天論文裡面的東西幾乎已經寫出來 還好,我們中文系說單文孤證是不足採信,還好有一個人跟我一樣哦
講《莊子》的人這麼多,我就怕你們到書店,怕你們不讀書,又怕你們到書店亂買
我跟我們系上教陶淵明的我的好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
她跟我說:璧名,這麼多人研究《莊子》,每個人講法都不不一樣啊,我怎麼知道我要不要相- 信你呢?
我就問她說:這麼多人研究陶淵明,每個人講法都不一樣啊 我怎麼知道我要不要相信你呢?然後我們兩個就相視而笑
我就說:哎呀,每個人手上都可以買到一本《莊子》嘛 每個人也可以買一本陶淵明嘛。
當你進入這個經典以後,你再去看各家的詮釋 你覺得你最能接受誰的,那就誰就是對的了,你不用問我我是不是對的嘛
她說:嗯,說得好,我也這麼覺得 那你覺得你的是最精準的嗎?我說那當然,不然我在這邊幹嘛?
「公文軒見右師而驚」,有一天,宋國人公文軒遇見一個擔任右師官職的人
他看到右師的姿態,感到非常地驚訝
各位同學,你們看到講台前的我,如果今天我在課堂上上課,從頭到尾都是以瑜伽的「樹- 式」站立
就只用一隻腳站立。
嘿 要是講台是透明的,我一定很快就上了 BBS
了,對不對? 這不是笨版吧?也不是恨版,這是甚麼版呢?我不知道
好特別啊,這個老師就用一隻腳站著上課,跟鷺鷥一樣 可惜腿不夠細哦。
所以當然驚訝了,這要怎麼問:「是何人也?」,欸,這是甚麼樣的人啊?「惡乎介也」
為甚麼只用一隻腳這樣站呢?欸,這個動作很特別吧。
要是海峽兩岸或者西方世界有哪個節目主持人 從頭到尾播報新聞也好,主持節目也好,都只用一隻腳站立,另一隻腳就這樣
貼得高高的,一定很快就成名了,對不對?因為很特別啊。
於是,我們有此一問 天與?這個「介」在這裡,當然你去談歷代註疏會告訴你
有很多的解法,有一種說法是這個人犯了錯
犯了罪,所以被砍到只剩下一隻腳,可有的人說呢,這不是他被砍下一隻腳,有人說他天生就- 只有一隻腳
可有的註家說他不是天生只有一隻腳,他只是有兩隻腳 但只用一隻腳站立,那我當然是選第三種說法,才跟我的說法是相契的嘛
所以公文軒就問了:這是天生自然人就該這樣嗎?
還是「其人與?」這個「人」就是「人為」,還是後天
人為造成你這樣站的呢?你刻意選擇這樣一個站姿呢?
那我們來看右師是怎樣回答的,他的回答是:「天也,非人也。
」 當然我第一個意識到《莊子》的身體技術跟太極拳 一樣的不是這個地方,這是以後我們在《大宗師》會提到
那你發現一個相同,你會開始找第二個相同,第三個相同,第四個相同,對不對?
然後就發現:欸?這會不會就是用一隻腳站立呢? 我們說他不是後天的人為造作
「天之生是使獨也」這是,我當然就會去考察這一條證據能不能成立
那是怎麼樣考察呢?你只要去注意整部《莊子》使用「天」這個字
是不是全部都是正面的,答案是的,「天」這個字在《莊子》出現從來沒有負面的意思
那如果這樣,他說「天之生是使獨也」 是「天也,非人也」,那
就是這個姿勢是有很正面的意涵 「天之生是使獨也」,原本天生自然的身體
站立行走,都應該把全身 的重量只放在一隻腳上
各位同學,如果你有學習太極拳的經驗,可能你的老師會教你 所謂的「提合站功」,其實提合站功就是一個「提手式」,非常簡單
然後你重心只在其中一隻腳,然後等到你站到不行,很累了,你再換另一隻腳
重心再換到另一隻腳,就是這麼地簡單,他說啊,就是原本天生自然的身體就應該要這樣站
那這個「天」的意思,如果你多讀一些《道藏》的經典你會非常明白,所謂的
「順則成人,逆則成天」,「天」表示我們都有這樣的潛能
你這樣做了都能收到這樣的效果,但到底有多少人這樣做 這不是一個人頭數目的問題了「天之生是使獨也,
人之貌有與也」,可是呢 連人天生的形貌如果不經過這樣的一種學習的話
肯能你會習慣重心分散在兩腳這麼站吧,以至於虛實不分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所以這不是一般最多數的人 他的站姿,但是是人都具備
天賦這樣的潛能,都可以進行這樣的修練的 那這段話,如果同學你去讀過一個叫做
湯淺泰雄就是東洋學界研究東方的身體,在哲學學門研究得最好的一位學者
然後在他的論述裡面就提到了,其實
東方的身心修練呢,它要的不是人達到人的平均,你去讀西方的醫學
你覺得什麼叫正常呢?就是最多數、 最標準的嘛
比方說多少血糖啊、 然後血糖值是多少,然後三酸甘油脂多少,都有一個指數
然後這代表的就是最「正常」的身體,可是東方的身心修練呢
它是告訴你,那個達到最高境界的少數知識分子、 得道者
他是達到什麼樣的一個心身境界,我們用這樣的境界做一個目標,然後往上走去追尋
無怪乎是醫學系的同學來修《莊子》課,他們覺得:哇
東方文化充滿了「正向醫學」的內涵 就是醫學不應該只讓人求一個不生病嘛
這是當代心理學的反思,難道心理學的研究只要人不變病態或變態嗎?
應該是要正常,然後更健康,更快樂,可以不斷往上走的,那醫學應該還是如此
結束了,這段好短,如果我這樣解釋這一段沒有錯的話
你就會發現<養生主>這篇的滋味了 他在一開始告訴我們生命中會遇到的最大憂患
因為那個憂患是,你怎麼樣煩惱也煩惱不飽,你會吃飽
你再好色你也會吃飽,可是你煩惱不會飽 你對知識的追求,你對於一些嗜欲、
動腦經的事情 你會像無止盡地不斷損傷自己的精、
氣、 神各方面 那他提出來的一個保身、
全生之道是「緣督以為經」 然後告訴我們,在你的每一個人的專業,誰沒有職業呀?你們也有職業,你們的職業欄上不是-
寫著學生嗎? 全世界職業人口最多的一種職業,在每一個人的職業裡面,你都可以去錘煉你自己的
我覺得教《莊子》真的很好,教《莊子》會強迫自己天天讀《莊子》 我昨天還是前天哪,昨天真的忽然間有點小忙
又要審查論文、 又要備課,一大堆事情都輻輳在同一天 當我發現我的心開始緊張,欸這個滋味很久沒有品嘗了
然後我就告訴自己:我不是為了做這些事活在這個世界 我是為了讓我自己更不緊張
心更平和、 身更健康而活著的,這樣一想,你本來覺得很著急的就不著急了
你就發現可以打電話去說,請問deadline(英文,「期限」之意)可以再延幾個- 小時嗎?
請問這個可以怎麼樣嗎?然後時間序又排出來了,然後你非常開心的是,我也可以好好做一餐- ,我也可以 打個拳再去上課。
那,講完在職業裡面修練自己的心身之後呢,嘿,又提出第二個身體技術了 就是你在站立的時候、
在行走的時候重心都放在一隻腳 這是何等重要的養生之主啊
湯淺泰雄除了講 我們要追求的一個目標,不是人的平均值,他的第二個非常重要的論述是什麼?
他說:東方的古典 他對於身體的鍛煉,其實是要達到一個心靈的目的
就是你身體放鬆的目的,其實是達到心靈的放鬆,因為他最後的生命觀
我們待會兒會說到,那個更永恆的是我們的心神、 我們的靈魂,於是到這一段
各位同學,如果你要操作的話,我覺得你可以試著在走路的時候
留意你的重心是不是完全放在一隻腳以後,才開展下一步
你說老師啊,重心在兩隻腳,敢情我還這樣跳,怎麼有可能?當然是一隻腳、
一隻腳,不是 你待會放學的時候感受一下,其實你在前進當中
你兩個腳的重心是沒有非常分明的 你常常這隻腳還沒踏實,你就又開始下一步了,懂這個意思嗎?
所以你留意在你走路的每一步,重心完全 到右腳再踏開下一步,你說老師,那要走到哪一年才會到達
你只要把腳步放大,走路的速度不會比較慢,相信我
於是你只要走路,你就在練功,那這有什麼意義啊?當然有意義啊
沒看過一部武俠片嗎,叫《方世玉打擂台》,我講過這個故事嗎? 講過嘛,所以有一天他飛奔而出的時候,已經是武林高手了,各位同學
如果你今天因緣際會修了《莊子》,不管你是因為以為莊子是個才子,還是以為這是一本修練- 之書,你修了這個課了
那既然修了就練了吧,以後走路的時候就注意把重心放在一隻腳 以後坐的時候、
站的時候盡量 保持好像有一根繩子把你吊著一樣,你每天坐在教室里就會想
我的頭頂最好像傑克的豌豆一樣 就伸到天空去了,這時候你就不只在聽課,你同時在練功耶
這種一魚兩吃、 一舉兩得的事,不是每個人最喜歡做的嗎?
如果這樣的話你會慢慢發現,你的心情越來越好,然後氣血越來越活絡
第二個問題,你好好實踐三天,然後感受一下成效如何
我到今天雖然已近曾經大病歸來 可是現在的我、
今天的我已經養成一個好習慣 就是一旦生病,不久我就會非常開心,因為人通常不是那么容易反本全真的
我們需要有一些不太好的狀況來督促自己
這就是莊子講的「攖而後寧」嘛,亂,你亂了以後,不管這個亂的是你的身體、
你的氣血狀態 心情,你就會想追求安寧,所以記得
以後疾病來的時候不要覺得「為什麼是我」,你要「感謝你,是我」 各位同學,我們都知道這個
電梯要年年保養,不是壞了直接報廢對不對,我們的身體也一樣,所以小病就是你的身體亮黃燈
黃燈你覺醒了,那就一路綠燈了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
[音樂]